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及规划问题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9期   作者:李奎绪
[导读] 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是近年来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概念

        摘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是近年来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概念,随着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大大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甚至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环境损伤。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重视程度,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文明;规划
       
        1.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
        1.1水土保持的概念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不断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其综合了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多方面功能,可以起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等作用。一般来说,水土保持的关键在于保护植被不受损伤,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再结合工程建设、农业管理等措施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其实质是通过采取各项科学手段,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和生产能力,进而获得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2水生态文明的概念
        水生态文明,是结合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形势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从理论上来说,它指的是基于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各项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为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以说,水生态文明是我们整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代表了人类与大自然、人类与水资源是否能够和谐相处。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入,水生态文明已成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美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水土保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着眼点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考虑的是河流、湖泊等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另一方面考虑的是相关区域的农业生产问题,目的在于将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既有对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同时也在不断加快海绵城市等的建设,而水生态文明则是一个更加宏大的概念,可以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说,它是人们在新形势下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再思考、再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范围较广、内容复杂等问题。如何才能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密切结合起来,是广大建设者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2. 水土保持方案的原则
        2.1 土石方平衡原则
        在区域环境内部,可以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对区域合理标高,减少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工作,同时,根据整体建设方案对区域内的表土进行剥离保护,在区域环境内设立专门的弃土区域,对近期不用的弃渣和弃土进行储存,禁止在区域外弃渣。如果是不能应用的土石方,可以结合区域中的绿化环境设计进行使用。
        2.2 保护区域水资源原则
        对区域环境内的水资源应该予以最大的保护,尤其是河流和沟渠等,可以设立雨污分流原则,污水要经过处理后统一排放,提高污水的循环使用效率,雨水也要经过合理规划,满足排放的标准,充分运用河流、沟渠资源将水流排放入区外河流。
        2.3 与自然生态协调原则
        区域环境的开发建设应该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相协调,遵循城市生态建设原则,结合区域地块功能,采取蓄渗措施,拦截一定量的污水,在通常情况下,城市中应保持一定面积的绿地,并按照分层原则进行安置,向周围环境保持自然过渡。


        2.4 根据区域确定防治目标的原则
        区域环境中通常会根据区域内所划定的绿线、蓝线等控制土地范围和服务设施用地范围,以此为基础,又划分出了编制单元,比如街区等,针对每一区域,需要根据规划给出实际的绿地面积、人口数量、建筑风格等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单元地块符合水土方案编制的要求。所以,在确定区域环境的防治水土流失目标时,要以地块为单位。
        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规划
        3.1确定专题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水土保持规划具有较多的任务,如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流失防治等,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因此需要确定水土保持专题规划的任务。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确定有关水土保持的问题和水土保持专题规划任务。为了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主次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规划内容制定具体的规划指标。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是加强维护水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任务当中需要融入水土保持任务。
        3.2分析水土保持的需求
        在水土保持专题规划过程中,需要分析水土保持的工作需求。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分析规划区域水土保持的功能要求,科学评价土地利用现状,明确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和水文观测等确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区域植被,确定植物的生态系统功能,结合植被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并结合江河治理和防洪安全等,科学定位水土保持功能。
        3.3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管理体系
        相关行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测及响应机制,全面掌握辖区水土流失状况,对区域内的相关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资料,实时监测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相关的水利主管部门不仅要做好保护、治理工作,而且要根据区域内水土流失情况,制订应对措施,并监督具体的实施过程。通过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生态修复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确保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4设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区域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要按照具体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来实施,在相关标准中,具体规定了水土流失的防治率、土壤流失的控制率、森林覆盖率和表层土壤的保护率等,根据区域环境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地面建筑楼房数量较多,植被较少,道路、铁路工程建设较多,这是设施的增多使得地表水不能渗入地下,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城市积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给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时,短时间大量的雨水聚集在一起,给路面带来极大压力,形成内涝灾害。所以,在对区域水土保持方案进行考虑时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渗透、地面的蓄水能力等,根据实际情况,要对透水比率、绿地比率和雨水利用率等进行合理计算和控制。尽量做到城市区域的低影响开发,这是指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环保手段。保持城市开发初期和后期的状态不变,尽量减轻雨水渗透所带来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渗透、存储等方式尽量将雨水排出。
       
        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水土流失的情况仍然在不断恶化。因此需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因地制宜做好土地规划,发挥自然环境自我修复作用,使农牧业和环境发展相结合。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做到严格执法,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兴平,江涛.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9,39(06):91-94.
        [2]张菊梅.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08):43-44.
        [3]董美异,纪道清.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221.
        [4]张小霞.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1):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