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 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9期   作者:屠萍萍
[导读]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需求量的明显增加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需求量的明显增加,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是一种应用较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建筑工程结构质量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核心施工技术及操作要点进行简单阐述,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一、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模板设计
        在模板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全面掌握建筑框架结构中各部位与构件的规格尺寸、造型结构,针对性开展模板设计工作,确保最终所支设模板与相对应的建筑结构部位保持高度匹配状态。同时,在混凝土浇筑环节,模板结构将承受混凝土自重量与侧压力,对模板强度与结构稳定性能有着较高要求。如若模板设计不合理,则有一定可能出现漏浆、模板变形扭曲、移位等施工问题。因此,应确保所设计模板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刚度以及强度,采取模板加固措施,切实满足混凝土施工需求。此外,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为控制施工成本、加之模板可以重复使用,会重复开展模板支设与拆模作业。如若模板结构过于复杂,将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有所延长。因此,在保障模板结构性能质量符合施工要求的同时,尽可量简化模板结构,便于模板装拆作业的开展。
        2.模板支设
        在模板支设环节,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水平基础开展测量校正作业,并对各处暗柱角、模板边线进行标记,为模板支设作业的开展提供明确参照;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同步开展施工监测作业,重点监测模板安装位置、垂直度的误差值,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模板支设方案,将各项参数的误差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技术人员以建筑下层楼板承载性能为主要参照,搭建适当型号尺寸的支架结构、保证立杆处于坚实水平面之上,将下层楼板所承受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确保所支设上层模板具有良好稳定性能;在模板得到完全固定处理后,方可开展后续支模作业;在立柱模板支设环节,提前铺设垫板,保证上下层支架立柱稳定处于对准状态;施工人员对模板进行清理,清除板壁残留的灰尘污渍。而在检测到模板存在裂纹等质量缺陷时,则更换同规格的全新模板;做好模板接缝处理工作,可选择在缝内填充海绵条等密封材料,避免出现漏浆问题;待模板支设完毕后,在内壁涂刷适量脱模剂,预防混凝土与模板粘连问题的出现。
        3.模板拆除
        在模板拆除环节,施工人员提前对混凝土试块强度进行检测,当试块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方可组织开展模板拆除作业;制定合理的拆模顺序,遵循“后支设先拆、先支设后拆”的原则。同时,优先拆除非承重部位模板;禁止施工人员开展野蛮拆模作业,避免造成模板破坏;将所拆卸模板进行清理处理,清除板面残留的混凝土浮浆。随后,以模板材质、规格型号为划分依据,运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分类堆置。同时,合理设定模板堆置高度,避免下层模板承受过大压力而出现结构破损问题。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材料管理
        在钢筋工程施工中,将会使用到大量的钢筋材料。但目前在部分建筑工程中,材料管理力度较为薄弱,时常出现使用劣质材料、材料规格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锈蚀等问题,对框架结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材料入场环节,管理人员应对各批次钢筋材料的规格尺寸、种类与长度进行审核,更换与设计要求不符的钢筋。随后,将钢筋在施工现场指定位置进行分类堆置、存放,将散乱钢筋进行绑扎固定,避免出现钢筋滑落等安全事故,在钢筋上方铺设油布。此外,对钢筋进行编号管理,避免钢筋混用问题出现。


        2.焊接施工
        在钢筋焊接环节,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与钢筋种类,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开展各项焊接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施工人员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开展焊接作业;对钢筋焊接成果质量进行检测,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裂纹、未熔合、气孔等质量缺陷,针对性开展返工处理。
        3.钢筋放样及下料
        在钢筋放样及下料环节中,钢筋焊缝区域有一定可能产生线性收缩现象。同时,受到弯矩作用力的持续影响,部分结构部位出现拱起现象,对钢筋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消除结构局部拱起、焊缝线性收缩等现象对钢筋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干扰,技术人员应预留出一定的钢筋余量、合理设置收缩量。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原材料选择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骨料、各类外加剂等原材料搅拌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所使用原材料的材质种类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质量。因此,技术人员应结合施工情况,明确混凝土材料各项性能指标,做好原材料选材工作,如骨料粒径要求、水泥种类等。同时,在材料入场环节,对各类原材料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查核对。例如,筛除骨料中含有的各类杂质,以及粒径过大的颗粒物。
        2.配合比控制
        技术人员以混凝土材料性能指标为主要参照,科学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明确水泥、骨料、拌合水与各类外加剂的用量比例。随后,开展小规模混凝土试生产作业,对试品性能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对配合比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直至混凝土性能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为止。
        3.混凝土浇筑
        在这一环节,应提前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将方案进行提交上报。方案审批通过后,再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结合施工情况,合理设定混凝土浇筑量、浇筑时间与速度,并选择适当的浇筑方式,如分层浇筑或一次浇筑;对所配制混凝土材料的坍塌度进行检测,如若不符合标准、或是出现离析现象,则重复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将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采取分层浇筑方式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下一层混凝土浇筑作业,避免施工缝、混凝土提前凝固等问题的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开展混凝土振捣作业,可选择采取机械振捣或是人工振捣方式。同时,重点控制振捣棒与模板内壁、预埋件的间隔距离。
        4.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养护环节,根据现场情况与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养护方式,如自然养护法与蒸汽养护法;在采取自然养护法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等防水保湿材料,或是向混凝土表面喷涂养生液;在冬季施工中,为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技术人员应优先采取蒸汽养护法,持续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做好混凝土温度监测与温控工作,预防温差裂缝质量缺陷的出现;综合分析混凝土体积、所采取养护方法与气候条件,合理设置混凝土养护时间;做好养护现场保护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踩踏混凝土,或是停放各类机械设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技术人员唯有全面掌握模板工程、钢筋工程与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操作要点,结合施工情况科学制定技术方案,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质量,充分发挥框架结构的性能特征,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侠.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6,0(3):46-47.
[2]赵文娟.浅析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策略[J].建筑技术研究,2018,1(2):73-74.
[3]王华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0(35):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