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抗 震性能处理措施分析与设计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9期   作者:孟东升
[导读] 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摘要: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好的保障居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要从整体去考虑建筑的抗震设计,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居住环境。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处理措施分析与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处理措施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因素较多,需要从各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判断,才能获取最佳的设计效果。通过落实抗震验算、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完善隔震及消能减震设计,可进一步强化整体抗震设计效果,让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提升。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高层建筑的设计概念就是应该从结构的宏观整体出发,通过运用结构系统的观点,从机构的整体进行分析,最终能够使工程师设计出合理科学的高层建筑设计。对于每一个工程师来说概念设计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建筑的抗震性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时,结构工程师们都会从高层建筑设计的总体来考虑,然后结构工程师们运用已经掌握的抗震技术来对高层建筑的设计进行优化。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都会对房屋的体系、结构体系、刚度分布等方面进行考虑,然后进过一系列的分析来达到消除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环节的目的,只有这样设计的抗震设计才是最为合理的。
        2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分析
        2.1高层建筑物的钢结构分析研究
        在大型的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钢结构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同时质量又非常轻,同时,钢结构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因此,即使需要承受的载荷很大时,也能通过大变形来释放能量。虽然钢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一些小型工程中,钢结构的使用不是很广泛。
        2.2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结构是很多高层建筑结构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高层建筑结构;在原材料的用量上也很节省,在较大空间结构的建筑物的施工中应用很广泛。框架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把梁或柱浇筑成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二者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了独特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保证抗震性能的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使用空间。
        2.3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砖混结构多常见于农村的房屋建造,在现代城市中,除楼梯、阳台等一些附属设施的建造中,其它的高层建筑结构已经很少使用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有所不同,砖混结构的承重结构不是梁、板、柱,而是楼板和墙体。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承重墙体不能有改动,房屋格局的布置没有灵活性,因此,砖混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远不如前述三种结构广泛。并且,砖混结构的基本材料是粘土砖,所以,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是最差的。
        3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处理措施
        3.1地基的选择分析
        由于地震造成建筑物的倒塌,除去地震的直接破坏因素外,场地的地质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选择场地时,应先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定。选择建筑场地时,首先应选择有利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坚硬土质地区,避开土质软化的场地,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先做好抗震措施。对于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不能建造甲、乙、丙三类建筑,并且有研究表明,在土质越软,覆盖层越厚的地区,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也就越大,后果更加严重。


        3.2落实抗震验算
        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结构应在设防烈度下进入弹塑性状态。可将大部分结构变形转变为众值烈度地震作用下构件承载力验算的形式来表现。进行构件截面抗震验算时,可选用非抗震承载力设计值,将承载力抗争调整系数与其关联起来。计算过程中,去地震作用效应值乘以抗震调整系数来进行折减。通过完善抗震验算,保证建筑抗震设计的有效性,使抗震设计充分发挥作用。
        3.3承载能力设计方法
        从当前我国的抗震设计现状看,这种方法是较常用的。对于经常发生的地震,通过反应谱将建筑的底部剪力计算出来,按照相应的规则分配至结构全高,并且和其他的荷载组合起来,然后进行结构强度设计,使各部分的构件都具备相应的承载能力,最后通过变形验算得出结论。一般来说,运用承载能力设计这种方法具有设计可靠、比较清晰的性能概念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实现预期性能目标。但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以弹性反应为基础,对于非弹性反应的建筑就不能进行全面计算。因此,新规范衍生出承载力按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标准值、极限值的四种复核方法。
        3.4采用加固设计
        要结合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加固设计方案,以提高其抗震能力。具体而言,适用加固设计方案的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机构设计存在缺陷。此时可以采用增加构件提高机构强度的加固方案,或者将原有构件替换为抗震性能较好的构件;其次,需要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或承载力。此时可以选择增设构件、扩大原截面、增设套箍的加固方案;再次,建筑结构的整体连接与相关抗震标准要求不符。这就要对结构作出合理调整,以起到分散地震力、减少破坏的作用;最后,要注意建筑体中有些构件与建筑结构并不存在直接关系,如果发生地震可能会造成更大危害,针对这种构件要做好加固处理。
        3.5 优化抗侧力体形
        如果高层建筑选择的是刚性结构方案,地震时对主体结构的破坏较小,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形,可以有效保护隔墙及围护墙等非结构部件,所以可以将地震的破坏降至最低。结构超静定次数越多,地震时出现的塑性铰也就越多,相应的就越能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对于结构而言,其强度就越高,稳定性也就越好。对结构的屈服机制进行优化,结构遭破坏时不是按照楼层屈服机制进行的,而是按照整体屈服机制进行。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几点重要原则:“强节弱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即在选择水平杆件时,首先考虑构件中轴力比较小的作为主要耗能杆件,使其尽量发生弯曲耗能,最终提高整个构件的延性与耗能水平。
        3.6加强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建筑物若多设置一道抗震放线,就能相对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危害性,提高人们获救和逃生的几率。一般来说,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可以采取多重放线的办法。第一,可以选用具备良好延展性的材料来作为第一道抗震放线。第二,适当选取适宜用作抗震设计的部件来设置其他的抗震放线。之所以设置多重放线,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地震的冲击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灾害的破坏和损失。
        总而言之,在地理位置、地震板块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很容易出现地震灾害,在较大程度上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建筑设计的抗震性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对实用性、经济性充分重视之外,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不断提升建筑抗震设计水平,以便促使建筑物能够有效应对地震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大鹏,徐忠根.  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理论和试验对比分析[J]. 珠江现代建设. 2016(05)
        [2] 崔光燕.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处理措施分析与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24)
        [3] 丁传平.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优化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21)
        [4] 王志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研究[J]. 四川水泥. 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