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保证高层建筑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选择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由于高层建筑会在不同区域进行建设,各地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都会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地震灾害的随机性较大,若不能保证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必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充分考虑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及内部的各项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可能存在的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
1抗震设计理念概述
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抗震结构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建筑的安全性更符合人们的需要。抗震结构设计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人员要基于对抗震结构与建筑材料性能的掌握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综合设计,确保抗震性能良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建筑物抗震性能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整体可以承受的震级,所以,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是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效果,从整体出发,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有良好的抗震性能。(2)确保建筑结构的刚度满足抗震要求。基于对建筑物刚性需求的考虑,如果建筑物刚度不符合要求,抗震性能将大大减弱,发生地震时,建筑会受到严重的损坏。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刚度,控制建筑结构产生的变形。
2影响建筑工程抗震效果的主要因素
当前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对于居住的建筑工程有着多方面的要求,除了要求建筑具备基本的使用功能以外,还要求建筑具有良好的美观性以及较强的抗震能力,但是分析现阶段一些抗震建筑的施工情况,可以了解到存在着一些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不利于抗震建筑工程的正常有序建设。具体包括:其一,结构设计因素。基于抗震技术的结构设计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对抗震性能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建筑整体未体现出对称性以及均匀性时,则会出现抗震性能下降情况,因此,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因素会影响建筑抗震性。所以在设计时,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本地区发生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如果地震发生频次高且灾害发生时的危害较为严重时,则不可以设计外形结构不规则的建筑,此种建筑无法全面的应用抗震技术,部分结构处的抗震设计较为薄弱,抵御地震灾害的效果非常差;同时,进行常规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提升抗震等级,并且严格按照相应等级要求进行抗震技术的应用。其二,建筑施工技术,抗震技术对于建筑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提升意义重大,但是以往的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对于地震灾害认识较少,而且可用的抗震技术较为落后,导致施工建设的建筑不具备抗震能力或者抗震性能差;此外,抗震标准低。与目前的建筑所需的抗震能力之间存在脱节情况,因此在当前的建筑抗震施工中,需要施工单位多进行现代化先进抗震技术、抗震标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建设出符合抗震标准的建筑工程。其三,建材因素,施工单位进行抗震建筑施工过程中,若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性能差,与建筑抗震标准不相符,会导致建筑在受到温度、极端恶劣气候等因素影响时出现建筑结构变形以及裂缝问题,地震来临时会直接出现建筑垮塌情况。
3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
3.1抗震接地设计应用
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接地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保护地和直流地。在对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因为有着十分复杂的抗震接地问题,所以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加以处理。对于现代的建筑而言,因为四周的建筑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抗震地以及保护地来讲,都是采用大楼的基础钢筋网对其实现接地处理。其电源应用TN-S5系统。进行底层变电的设置引出接地。
因为抗震接地这一系统可以对建筑基础的钢筋网加以利用,起到自然的接地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柱子的钢筋内部设计抗震接地,可以实现对下线的引出,同时也可以直接和屋顶的接闪器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得楼层的钢筋实现抗震的电位面形成。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得建筑实现抗震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为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起良好的保障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2建筑上应满足的设计限值控制问题
建筑物的设计上,各单位都会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抗震能力,通过设计和相关的研讨之后,依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规范》,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设计方案,以此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效果。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所在的抗震区,确定抗震等级等相关抗震参数。建筑设计的总高度和具体的层数应满足规范要求。如6度、7度区采用砌体结构的普通住宅层数限值为7层,整个设计高度不可以超过21m。所以对当前的普通住宅来说,如果6度、7度区层数设计为7层,就要控制整体的高度在21m以内。如果是在7度区,砌体结构最高层数为6层,高度不能超过18m。
一般来说,设防烈度越高,房屋的层数和总高限制越小。高层建筑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7度区最大适应高度50m;如果7度区房屋高度超过50m,住宅房屋一般采用剪力墙结构,但不超过120m。但是在目前的实际设计时,相关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要求进行超规超限设计,而又不愿增加相应的超限设计成本,使建筑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抗震性能目标,导致在地震发生时,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果出现整体倒塌,将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建筑物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提升相关的抗震质量,就要遵循规范要求,对抗震横墙间距和局部墙体尺寸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多层砌体房屋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时抗震横墙间距不可以超过11m。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砖房的设计上,底部抗震横墙的间距不能超过15m,如果横墙的实际距离过大,就会造成水平抗侧刚度的不足,地震时受到水平地震作用后,水平抗震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抵抗和传递,造成结构发生较为严重的形变和扭转。所以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能符合实际的建筑功能和抗震设防安全的要求,防止地震时出现整体或局部倒塌的情况,提升房屋整体的抗震能力。
3.3 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一是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它主要是运用控制部件对外部建筑物结构参数进行调节,确保从本质上实现抗震,控制部件是调节载体,只需要很少的外部能量,可以通过微弱的电流形式提供能量。当前,在应用减震技术时,采用电键作为控制部件,整个控制系统由自动电键装置控制,因此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有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二是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应用这一技术时,根据地震等级边界对建筑结构参数的需求非常大。抗震力是反向力,抗震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力和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施工单位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传感系统。
结束语
抗震技术在目前的民用住宅、工业厂房等类型的建筑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依托该项技术建筑整体的使用质量明显提升,而且建筑抗震性以及强度也实现了有效的增强,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学习与了解抗震技术,以此从不同技术应用要点出发,?做好建筑的抗震施工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有着非常理想的施工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抗震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小飞,论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抗震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7(02).
[2]魏贤良,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4).
[3]芦白茹,严心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应用[J].科技展望,
2018,25(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