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保护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对受到破坏与污染的环境我们务必得做好综合性的治理,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环境;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城市环境保护概述
1.1 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城市环境保护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首先体现在城市环境保护是我国城市环境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城市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更加舒适的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危害城市的稳定发展。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城市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需求。
1.2 常见的城市环境污染类型
目前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有多种污染类型,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其中,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由于这些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并且排放量大,使得其成为城市环境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水主要是由一些工厂排放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水,这些污水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污染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是工厂在日常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由于这些气体含有的有害物质多并且排放量大,使得工厂废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 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几个战略要点
2.1 加强环境保护体系的法律依据
坚定不移的健全环境保护政策的法律法规,为环境的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工业生产以及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三费现象。继续坚定不移的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
2.2 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监管体系和生态考核体系,努力形成制度完善、法制健全、监管有序的环境制度体系。创新绿色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资源环境经济体制,创新环境执法监管体制。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由“环境污染趋势根本扭转”向“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新跨越,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2.3 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4 做好环境合理规划
(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2)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2.5 加强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问题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必须要下大功夫解决这一难题。要从我国实际施法,坚持三大创新,即政府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水环境保护的新路子。在水污染的治理上,要坚持不懈的探索治理现有污染问题的新路子,同时要避免和抑制出现新的污染问题。要坚持清洁生产的推进,在我国工业生产领域、化工产品生产领域推广清洁生产,降低工业生产中污水的排放量。
2.6 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
国家已把环境保护列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当前要优先开展环保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饮水安全、核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2.7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1)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
(3)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
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8 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程度
社会公众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国家要建立起各种相关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创造和扩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使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同时,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使得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参与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公众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而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应当对非政府环保组织的活动给予关心、支持和鼓励,做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坚实后盾和有力支撑。
结语
在社会环境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生态环境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这也为环境保护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普及环保理念、加强法律建设,以及倡导循环经济等方式,从不同的层面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修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商讯,2020(13):179.
[2]姜志伟.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分析[J].科技风,2020(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