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当前自然环境愈加恶劣,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建设更为稳固的体防护岸,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等提供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重视,因为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工程,对于社会安全与稳定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新时代发展趋势下,更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领域当中体现出实力优势。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生态堤防设计
引言
伴随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要求的提升,河道堤防的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维护与管理都是非常关键的。当前,在河道堤防工程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特别是人为、自然因素逐渐增加的当下,需要更多人力、现代化技术手段等参与到河道堤防的设计建设中,对堤防护岸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将生态河道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生态堤防的概念
生态堤防主要是指基于原本的堤防设计要求增加一项生态要求。生态堤防施工,重点在于对河岸的修复与堤防的加固,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堤防的防洪防涝能力。为了做好生态堤防使用,在针对河岸进行修复与加固的过程中,技术要点在于对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即是说购入材料应当以天然材料为第一选择,如果现场有可利用的资源,更要做到最大程度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满足生态化施工的需求,体现生态化特色,减少对周遭环境的影响,保证周遭生态平衡,同时也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得到更理想的施工收益。一言蔽之,生态河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满足堤坝基本护岸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对于周遭生态的影响,包括周遭生物的栖息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堤防设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自然原型护岸河堤。即是为了保护河堤将水杨、白杨、芦苇等喜水的植物种植在河岸周遭。这样的生态化堤防,更加适用于腹地较大或是坡缓的河段。而最主要的不足是对于洪水并不具备充分的抵抗能力。其二是自然型护岸河
堤,主要是指为了防护河堤而在河岸处种植植被,并且铺设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这样能够形成更加稳固的防护结构,这一类型的生态堤防设计一般常适用于较陡的坡岸亦或是受到一定程度冲蚀的区段。其三是人工建造的自然型护岸河堤。这类河堤的防洪要求更高,主要适用于腹地范围较小的河段。这类护岸主要基于自然型护岸建设,通过使用钢筋及混凝土等材料去进行隔挡,这样的河堤具有更强的抗洪能力。
2河道堤防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一般水利工程建设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堤坝,起到防洪阻水的作用。这就是河道堤防,该工程在防洪项目中起指导作用,堤防大多数建设在湖泊、河流、水库的周边,对于防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堤防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当堤防项目完成之后,如果夏季降水增多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堤坝就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将洪水控制在过道之间。此外堤坝还能更好的泄洪排沙,河道的深度越大,则堤坝的高度就会越高,因此洪水的流速也就会加快,这样水中的大量泥沙就会被冲击到两侧,实现了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堤防建设还能助力河道治理工作,举例来说,到了夏季,有关人员需要加大堤防施工作业的泄洪能力,防止因为降水过多产生堤防灾害,需要将堤坝加厚加高,同时也要将河道里的淤泥进行清理,完成河流的曲线切割和矫正作业,以上工作内容都能加强河道的泄洪能力,提高河道治理质量和水平。除此之外,堤坝还可以有效地阻挡洪水,加大土地面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
3.1堤线布设及堤型选择
为了保证生态特征得以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堤型的选择与堤线的布设是技术重点,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所谓自然环境特点,即是河流形态的特点。
一般来说河流的形态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做好堤型的选择以及堤线的布置,有利于达成生态化的堤防设计目标。从堤线布置的角度出发,原则上应当在不破坏江河湖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去进行设计与设置,对于河道的原有资源应当尽可能达成最大化利用,而不是将能够保留的资源也一并剔除。而在堤型选择阶段,则要考量以下两项要求。其一是要确保滑动稳定与渗透稳定。其二是要实现生态保护目标。而且为了避免生态保护出现矛盾,对于堤防间距也必须要做好控制,也有一定的要求,尽可能放宽堤防间距。
3.2河道开挖土方施工技术
河道开挖前,建设单位需会同设计、勘察等单位,对工程所在地总体规划、水网流域情况、地理位置、水文条件等进行仔细研究,确定合理的工程总体布置。当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工人需要按照施工要求开展挖掘工作,此外,在挖掘工作开始前,工人需要对开挖区域进行测量放样,即明确开挖线。由于挖掘过程中需要使用机器设备,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的挖掘需求,采用合适规格的开挖机械,可以根据实际地形、开挖实施方案选取合适的的挖掘机,配以足够的推土机,挖掘过程中挖出的土料需要借助运输车辆进行输送,车辆可以采用自卸汽车,尽可能保障河道开挖质量。挖掘过程中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对挖掘工作进行整体把握,确保挖掘的工程符合质量标准。现场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设备,对坡面、河底、河道等位置进行准确的标记,避免因为操作失误造成工程出现错误。
3.3石笼护岸
将种植土、碎石等装入柳条、喷塑铁丝网或镀锌笼内,结合植物碎石堆砌成砌体挡土墙或台阶状护岸,由此增大河岸的生态性与稳定性。对于块石缺乏而沙子或碎石来源广泛的区域,石笼护岸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一般情况下,石笼网直径为6-8cm,工程实践中可结合具体的填充材料尺寸适当的调整孔径,表面覆盖土层种植植物或者为微生物、动物、水生植物营造生存空间。由于存在应用灵活、整体性好、抗冲刷能力强、地形变化适应性好等特点,此类护岸模式可适用于流速大的河道断面。
3.4砂石垫层填充技术
砂石垫层填充技术工艺针对河道堤坝的工程量,以及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确保砂石泥土垫层工作量的正常进行,可以通过利用卸载车等辅助工具,来帮助施工现场进行物料的运输,从取料位置运输到填充位置。在卸料时使用合适的方法,确保沙土垫层满足水利施工要求,最后通过分层填补的方式,对沙石进行从上到下的填充,按照角度的不同选择分段工作方式,防止出现由于碾压或填补方式不同时,造成地面凹凸不平的状况,保证路面在完工后可以达到水平状态。在进行垫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压路机的辅助,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层碾压,但在碾压过程中,厚度不得高于25厘米,碾压次数要确保在三次以上,保证施工后路面的整平符合标准。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当今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生态堤防设计则是迎合当前时代生态化发展趋势的设计理念。因此以上针对生态堤防设计的要点展开了讨论,包括生态堤防的概念概述、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规划建设的意义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的设计思路。希望通过文章探讨能够引发行业同仁的思考,共同探索未来的施工发展方向,掌握技术要点,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海涛.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7):216-217.
[2]高建.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4):107-108+116.
[3]钟水荣.试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J].科技展望,2015,25(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