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各类型民用建筑工程逐渐增多,人民群众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身为建筑施工活动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影响了后续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开展情况来看,存在无法有效确定岩土参数、难以明确地质条件等情况,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内容探究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相较于普通的地质勘察工程而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仅要反映项目区域的地基情况与地质条件,还需要根据项目设计、施工条件等,开展综合评价工作,这样才能为后续项目建设活动提供依据。在当前民用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也涉及到了勘察、监管、治理、设计等方面。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民用建筑的发展,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型勘察技术,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当前我国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地下地质情况认识不清
根据岩土勘察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因为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少勘察单位对于地下断层、溶洞等特殊构造形态不能准确判断,导致地下地质情况不能被全面认知,为勘察工作带来影响。
1.2不能快速划分地层界面
在岩土勘察工作中,一般情况下近地面位置的地质界面内会涉及到众多类型。传统的勘察手段因为受到技术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对地质界面进行快速、有效的划分识别,进而无法为后续施工活动提供指导,不利于民用建筑施工活动顺利开展[1]。
1.3部分岩石参数不能有效确定
在以往岩土勘察工作中,在提取施工区域的原状岩土时往往存在有较高难度,无论是通过室内试验还是室外试验,都不能对岩土参数进行准确测定,进而无法为施工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1.4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人为因素作为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因素,直接会影响勘察结果。基于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在现实岩土勘察工作中,不少勘察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实践经验有待丰富,最终导致勘察结果精确度不高,难以在建设活动中有效应用。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根据当前我国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常见的勘察技术有工程物探技术、工程钻探技术、原位测试技术以及新型技术四种,不同的勘察技术有着不同的应用优势,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勘察技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从下述内容详细论述了有关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2.1工程物探技术
2.1.1钻孔波速测试
想要确定岩土土体的各种波速,就需要应用单孔波速测试手段对岩土参数进行确定,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在应用钻孔波速测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地基振动特性进行判断,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依据。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民用建筑下方合理布置波速测试钻孔,将三分量检波器有效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严格控制需要测试的垂直间距,使其保持在1m左右,在开展测试工作时要始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点进行[2]。
2.1.2场地微振动测试
想要提高工程项目的抗震设计质量,需要对施工区域开展微振动测试,明确当地脉动幅度值,进而有效划分场地地震区。此外,测试人员在室内测试工作中还可以利用各种检测技术获取场地信息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与研究,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设计参数。
2.2工程钻探技术
在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钻探技术是最常见的勘察技术,常见方法为回转岩芯钻探,在应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孔径一定要满足取样、抽水的实验标准,孔深一般情况下在地面层的4m左右,深度标准以-5~5cm为准。在采取岩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选择施工区域内完整的黏土以及岩体,完整率要大于80%,较为破碎的砂土以及碎石土要在65%以上。勘测人员在探明勘测地点之后,采用双层岩芯连续取样的手段进行取样。如果需要明确岩石质量指标,那么需要合理应用金刚石钻头以及双层岩心管进行取样。在钻孔工作中,要对水样、岩样以及土样开展原位测试工作,将原位测试以及受力层取样的间距控制在1.5m左右,每层土的取样量要在六件以上,并且要由专业人员对样品进行编录,最终采取柱状图等可视化形式进行对比,为施工单位提供直观的地质信息。
2.3原位测试技术
根据原位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方法为标准贯入实验,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对岩石的风化程度进行判别,包括砂土状态、黏性土状态以及粉土状态,对岩石中的变形参数数据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查算,还需要采用实测击数、杆长校正后技术等,确定数据最小平均值或者标准值。原位测试工作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岩土工程问题,对问题等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对应的参数,包含应变关系参数、岩土物性指标等[3]。
2.4新型技术
2.4.1地理信息系统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该系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空间数据处理中。在处理过程中主要以地理坐标为基础,通过勘察技术对某一区域的地质信息等数据资料进行获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管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在近年来的应用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目前该系统不仅拥有维护图像数据、输入编辑等功能,还能够对关系型的属性数据以及文件型的图形数据进行连接,确保不同数据库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访问,进而对图形数据更好的分析。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岩土勘察工作中,能够通过该系统对地质资料进行输入与查询,并且还可以有效应用系统中的综合动态查询功能以及检索功能,保证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最终为勘察管理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保障工程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确保岩土勘察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4.2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使得岩土工程勘察范围进一步的扩大,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该技术对岩土地质进行动态监测,对地质信息进行存储、传输,为后续地质信息的提取应用提供便利。此外,在勘察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还能够使得建设区域的不同地貌特征被充分显现,为项目建设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施工单位掌握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为后续工程建设活动提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传统的勘察工作中经常存在有不能快速划分地层界面、勘察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合理选择勘察技术,积极引进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新型技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与效率,以便能够满足现代化民用建筑施工活动的实际需求,为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苏文. 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分析与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 No.251(05):103-103.
[2]童震寰.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关键点分析实践思考[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8, 000(011):112-112.
[3]王志鹏.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实践及探索[J]. 世界有色金属, 2018, No.495(03):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