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马龙
[导读] 在混凝土施工中要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
        摘要:在混凝土施工中要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有利于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1 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组成,按照具有资质的检测中心出据的实验室配合比,现场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标号很重要,要认真对侍,为了保证砼的质量,在检验中,应控制砼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同时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也不宜大于550kg/m3。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砼砂率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通过粗骨料的粒径、品种及水灰比选取,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砼时,砂率应适当增大,如是抗渗砼,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2 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轴线、尺寸偏差
        产生原因:(1)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移;(2)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3)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施工测量放线有误;(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
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要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强度和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 2m;(4)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对,确保轴线、尺寸准确无误。处理方法: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2.2 混凝土结构裂缝
        产生原因:(1)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4)拆模不当,引起开裂;(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6)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8)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过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3)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处理方法: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 V 型凹槽,扫净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 1:2 水泥砂浆分 2—3 层涂抹,总厚度在l0—20mm,压实抹光,并加强养护。


3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1 柱与墙混凝土浇筑技术
        柱与墙浇筑前,底部应填以5~10 cm厚的砂浆,同混凝土配合比。应分层振捣柱混凝土,每层厚度不要大于50 cm。插入式振捣棒使用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不但上面要振捣实在,下面也要随时敲打敲实模板。若柱墙高超过3 m,必须采用串筒措施,或者在模板侧面开洞,以便安装溜槽实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要超过2 m,应在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封实洞口模板,用柱箍箍牢。柱墙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功。由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所以,应在梁柱节点接头部位,其梁板混凝土要按柱子强度等级,浇筑和振捣混凝土,采用钢板网作临时隔断缝。浇筑完毕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3.2 梁与板混凝土浇筑技术
        工程梁与板混凝土浇筑将采用泵送的方法,将混凝土输送到应浇捣部位。同时采用“赶浆法”进行梁与板的浇筑,即先从一端开始浇筑梁,当到达板底时,再与板混凝土一起浇筑。注意梁柱节点钢筋较紧密,浇筑该处混凝土时,应采取小粒径石子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并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振实。板混凝土虚铺厚度应比板厚稍微厚,用平板振捣器沿着浇筑的垂直方向,来回振捣振实。在浇筑板混凝土时,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楼板不能留缝隙,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保留缝隙,应该沿着次梁的方向进行楼板浇筑,施工缝不能留有斜槎,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而且缝隙需要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内。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用水冲干净。
3.3 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混凝土宜采用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到达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依次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抹平踏步表面。宜连续浇筑楼梯混凝土,多层楼梯施工缝应留在楼梯段1/3处,并垂直于梯板面。
4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技术
4.1 产生蜂窝。可能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者漏振,模板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水泥浆流失。或钢筋较密,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过大,柱与墙根部模板产生缝隙,导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施工时,可采用密封胶条将模板封边,以防止漏浆的发生。
4.2 产生露筋。可能原因是钢筋垫块存在位移现象,或间距过大,或漏放,或钢筋紧贴模板导致露筋,或梁与板底部振捣不实而产生。
4.3 产生孔洞的原因。混凝土在钢筋较密处卡住,没有进行振捣,就实施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4.4 混凝土浇筑后,其表面没有及时用抹子仔细抹平,从而使得现浇楼板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所以,浇楼梯时,应派专人随浇随抹平,浇好后应立即封闭通道,严禁人员上下。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作用半径为30~40 cm。加强砼的振捣,采用振捣器振至表面浮浆,砼不再下沉为准。专人振捣,分片负责,不得漏振,也不得过分振捣。振捣棒快插慢拔,各插点间距均匀,间距不超过40 cm,距模板边不大于10 cm。分层浇注时,振捣上层砼振动棒插入下层砼20 cm左右,以消除接缝。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派专人观察模板、钢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等不良情况发生,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不留后遗症。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此,现场安置施工人员负责泌水的清理工作,将混凝土泌水通过浇筑过程中形成的坡度和基础后浇带排出基础以外。
5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结构的发展,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今天,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更为重要,只有控制好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国栋,赵国梁.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四川水泥,2016(6):159-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