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 目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刘洋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而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而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特殊性较强,因此必须给予其项目管理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很好的优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装配式建筑出现的时间较短,因此管理模式难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对其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鉴于此,文章首先研究了目前装配式建筑管理存在的不足,然后探讨了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相对于传统建筑体系,装配式建筑将部分或全部构件通过生产线在工厂组织规模化制造,施工现场对其仅进行组装和拼接,施工周期短,现场湿作业少,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代表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进入起步阶段,继续沿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已不能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
        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目的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一改旧式的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开始以绿色环保为主要发展目的。在装配式的管理模式中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让装配式建筑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快速地发展。在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中融入环保设计,将木材逐渐替换成了钢结构,使得组件更加安全牢固,也让建筑更加绿色环保,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严谨以及质量的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模式还将建筑的稳定性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自然现象如地震、大风等影响,逐渐加强装配式建筑的坚固和稳定,确保装配式建筑管理的防水性和抗风性。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不足
        2.1管理条目不够精细化
        管理条目不够精细,是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就所有管理要素进行分析,导致项目管理内容不完善、遗漏或指标不明确等问题。相关项目管理模式下,需纳入管理范围的条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四个阶段内的各项工作,不同环节阶段工作也可通过分包方式由不同组织负责,以施工阶段为例,甲方(建设方)和乙方(管理方)事前未就损耗问题进行协商,当材料损耗较大、需要补充时,该笔费用如何分摊可能导致纠纷,体现了管理条目不够精细化的弊端。
        2.2乏科学统一的前期准备工作
        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制造的,如同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一样,当模型制造完成后,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与调试。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中,应该充分做好科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明显不到位
        2.3管理衔接不够紧密
        随着施工专业化发展,更多的施工分包形式出现,而装配式建筑具有更复杂的管理内容,若总包统筹协调能力不足,会导致分包相互独立、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对进度、质量、安装等造成影响。在组织管理各分包单位的同时,应积极主动提供与分包有关的资源及服务,加强分包之间的衔接协作,使工程进展更加顺利。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须做好预留设计工作,考虑方案的可靠性,如细部设计不完善,施工阶段难免出现返工重建,甚至安全问题。如果没有紧密的统筹管理衔接,会对预制构件的材料购置、生产、安装产生一定影响,造成资源浪费。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3.1加强管理条目的分析
        尝试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科学性、改善管理效果,可首先进行管理条目的分析,确保所有管理内容均得到明确,再据此开展管理。

建议应用拓扑学方法,将管理内容进行罗列和拆分,再应用权重系数分析法,明确管理的重点环节,组织、推动管理工作具体开展。可将管理内容大致分为四个大项,即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施工环节再具体分为不同分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分项目可进一步拆分为土木、装配等环节……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管理条目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环节进行平行模式下的权重排名,四大项目的权重排名为:施工>设计>采购>安装调试,施工条目下,装配工程>土木工程>附属工程等。完成权重排名后,将生成的管理条目投入到管理中,结合每一个施工阶段的活动,一一对照、管理。有效的管理条目分析,有助于促进管理工作精细化开展,实现各类管理问题的预防性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装配式建筑与常规建筑不同,无需将注意力过多集中于混凝土质量管理等常见施工环节,为保证管理重点明确、权重排名合理,可采用专家反馈法,将权重排名的初步结果提交给包括工程师、总设计师、监管人员在内的专家小组,评析权重排名是否合理可行,由专家小组给出反馈意见。如专家小组认为材料管理权重占比应进一步增加。可以该意见为基础,加强对材料管理项目的评析,拆分管理条目、加强标准拟定、优化检查方式、重视采购管理,确保该环节管理工作质量。
        3.2构建科学统一的现场管理机制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科学的现场组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装配式建筑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综合性工程,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调与统筹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安装质量,才能优化生产效率。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落实科学全面的现场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各个环节都能够有备无患。依托于科学的现场管理,能够为装配式建筑的顺利入场以及顺利安装等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当然,为规避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中存在的构件不足等问题,还应该加强供应管理。严格按照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案等,科学做好装配式建筑各类构件的管控。此外,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科学的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安装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做好科学的技术交底工作。
        3.3重视整体管理
        匹配重点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有效地分析管理条目是其推行的基础,保障其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因此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可以引入评估法,可以对不同条目的管理结果进行直接的表达,借此实现更好的施工组织,确保管理机制趋向于明确,然后对监督机制进行优化。如进行装配施工的时候,实行评分制,满分10分。如果施工合格或者超过标准可得10分,达标得6分,要是装配出现问题,如连接不紧密、损坏结构等情况,根据实际扣除所得分。依托最后的得分结果,对扣分的原因进行分析。假设装配施工得分为5,其最主要的问题为装配缺乏良好的密闭性,这些原因有设计不当,也有施工不当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调整。要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使用这样的措施,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自上而下地分析探索并科学地处理,就能够优化整体施工效果,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为了保障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还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对工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析。汇总各种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在管理之中纳入。在早期设计阶段很好地进行管理,科学地管控质量、进度、安全等,这对项目管理整体性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结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是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针相符的一种全新建筑形式。当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上还存在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等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标准化设计管理,并加强对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大波,杨献军,孟明明,等.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25-26.
        [2]叶浩文,周冲,王兵.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考[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2):17-22.
        [3]宗和.国务院力推建造方式改革——《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J].建筑设计管理,2019,33(11):43-44+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