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视阈下的中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潘晓楠
[导读] 《建筑施工技术》是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要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是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要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综合需求,就必须转变职业教育理念,通过搭建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将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柔并济地运用到立体化知识体系教学中,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与理论素养得到均衡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  建筑施工  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是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测量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等诸多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对于帮助学生熟悉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形成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中职类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滞后,多数教师都未从事过建筑施工实务工作;各中职院校所采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或是沿用多年的传统教材,或是适当地做了一些更改,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案例教学的失衡,无法满足中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理论教学内容呆板枯燥,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等,都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几点想法,与同仁进行探索。
        一、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树立全新职业教育观
        就中职院校来说,必须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具有模块化特点。具体来说,要全方位分析社会市场与实践实习教学客观需求,综合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设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科学编制课程内容,使其更加合理,更具针对性,围绕建筑工程具体流程,结合中职学生已有的水平,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安排好课程内容,确保技术课程建立在工程模块教学之上,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在该课程教学中,必须构建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操作,注重工程指导,促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为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基于就业,逐渐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是其重中之重。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全方位分析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等,围绕职业教育观,构建全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比如,基础工程施工、商品混凝土结构施工、土方施工,要进一步简化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显现课程模块重点与难点内容,要以工作实践为中心,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各方面技能的训练都更加具体、形象,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必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   
        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设置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大批具备优秀实践操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银领”。课程设计理念就必须切合三个基本点:
(一)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教学大纲设计应切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实习教学需求,在归纳行业企业发展及职业岗位所需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筛选、编制教学内容;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应以建筑分项工程施工为线索,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分类,以便将技术课程完整地建构于项目模块教学上;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要坚持校内实践操作教学、校外实习与案例教学相统一的办法,使学生实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更加适应于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立足于就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要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开发突破“学科完整”的教学体系束缚,将教学改革重心调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构建。具体而言,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将依据“多项目、活模块”的学习情境及单元划分原则,整体课程被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包括土方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防水工程施工,以下就具体细分为二十个学习情境。在课程内容的筛选、简化方面,以“必需”、“够用”作为基本的度量标尺,随着工作任务由简至繁、层次递进,课程重心也逐渐由理论知识性讲授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使学习单元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更加具体化,更容易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工作技能。以“混凝土结构施工——混凝土柱、墙施工”的学习情境为例,就将该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继续细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如柱、墙模板设计,安、拆、质量检验等。  另外,为保证课程开发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及新工艺、新标准的应用实际,在课程修订方案过程中,在网上了解了相关行业技术专家的观点,力求本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实践与理论教学统一
   (一)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根据教学进度,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的间隙,教师应注意安排好现场教学计划,通过实地观察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建筑施工现场,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将理论教学与施工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季节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零距离现场教学的组织很难找到可使学生能从头至尾得到参与的工程。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训模块中,对核心职业能力的课标要求可分为三部分逐层次递进: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与行业管理能力。在无法联系到合适建筑场地时,就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工程实训场地,通过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与教师讲解的互动流程,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到各项施工工艺的技术标准,对重点内容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实践操作。此外,对于学习单元的工作任务,观摩前学生应填写好理论知识学习内容;操作后要加以总结归纳,使教材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组织多元化
        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形成全面的感观认识,实地的观摩学习 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这一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组织形式。  集中实习即组织专业学生由指导教师联系、分配至各实习工地。这里所提到的集中实习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大跨度结构安装、大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等典型工程项目,应由教师作现场教学指导;请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就施工现场的工程案例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分散实习的做法是则是由学校发给实习大纲、联系公函,由学生自主联系接收单位,但施工企业资质、工地施工进程应由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公函才能正式批发这主要为解决集中实习的安排难度,同时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相融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在很多内容上都涉及到施工环节与概预算、施工工期与成本间的关系,但课程的人为割裂,使得施工技术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在理论教学穿插相应概预算教学内容的同时,在分散组织实习的过程中,应在实习大纲标注好人、材、机的消耗量计算,工期方案调整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施工技术的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初步的感知认识,并具备对应的经济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就业所需面对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是相适应的。
        三、完善应用能力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考核
        多年来中职教育始终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单一的考试形式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就此,笔者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强调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技能考核也应相应地提高到与期末考评相平齐的地位。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之外,应当将过程考评划分为3个子项:素质考评10分,工单考评15分,实训操作考评45分,总分70分。笔试与过程考评分的比例为3:7。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地巩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完善培训机制,培养优秀型“双师”。?每个学校内都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专业上是强项或是教学教育上是能手,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培训机制开展相关培训。?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工具、手段日新月异,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更替和运用更应加强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如教研组内培训活动,备课组内的活动,教师进学校实训室的实习制度等。?目前许多学校是某些专业的实训基地,专业设备非常齐全,动手操作技能弱的教师利用好学校资源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学校组织好传、帮、带的培训要求,让有特色的教师辅导相应项目弱的教师,让经验丰富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二)加强校企业合作,促进教师进企业实习。?中职学校要经常联系各行业的企业,在众多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实现共赢,一方面企业有技术难题、用工困难会找学校帮忙,同时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进企业实习,着重提高专业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锻炼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进和社会对各种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使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多地成为既是课堂理论的讲师,又是实习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师傅。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脑轻手的教学局面。建设一支脑手并重的中职师资队伍,更好地适应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的时代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要求,进得课堂,下得实习场,用教师车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际操作技能,把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贯通,和二为一,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技术的适合当代就业潮流的合格人才,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操基础,成为社会需要的现代产业工人。同时,也使教师在中职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实现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
五、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才能使中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中职院校必须充分意识到改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要全方位分析中职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多角度、多层次入手采取可行的措施,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模拟合理化的施工现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训条件,安排实训周,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全方位考核班级在每位学生,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真正“懂技能、会操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使中职教学事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道路。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郁江道61号     潘晓楠   133120227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