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加强农业用水管理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杨晓伟
[导读] 摘要:农业用水是我国常见用水,农业用水占据全国用水总量的八成以上。
        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农业用水是我国常见用水,农业用水占据全国用水总量的八成以上。但是从当前我国农业用水发展情况来看,受思想意识、管理体制、产权、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在无形中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成效。所以,本文就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农业用水管理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优化策略
        一、农业用水和水价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用水量偏大
        2000年以来,国家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陕西省12个大型灌区累计投资64亿元,对灌区骨干渠道及重点建筑物进行了重点改造,并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着力降低农业用水总量,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400多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69万亩,农业灌溉用水量从每年60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48亿立方米。但整体来看,全省大、中型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均低于0.50,用水总量仍然居高不下。局部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城市、工业供水超采地下水严重,对当地脆弱的生态平衡构成较大威胁。退地减水、退耕还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以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作为配套条件,同时还要考虑补偿及奖励政策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
        2.现状农业水价明显偏低
        目前,大多数灌区现行农业水价达不到供水成本。在2018年以前,石门水库灌区一直执行1998年政府批准的国管工程农业水价0.061元/m3。2019年起,通过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现行国管工程农业水价0.066元/m3,与政府核定成本水价0.18元/m3相比,仅为供水成本的1/3。水价严重偏离成本。
        3.灌溉设施配备欠债较大
        截止目前,陕西省12处大型灌区经20余年投资改造,尚有少部分骨干工程仍需改造完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近些年才开始实施。受以往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存在着骨干工程由国家投资,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由地方政府投资的思想。以石门水库灌区为例,就存在着: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已基本完成,田间工程(设计流量小于0.2m3/s)依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得到较大改善,唯独末级渠系(设计流量小于1m3/s,且大于0.2m3/s的斗、农渠)工程改造因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而未能实施,致使灌区末级渠系衬砌率低,水量损失大,测量水设施缺乏,精准计量存在困难,影响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测水量水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计量设施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运行维护难以解决。
        4.补贴奖励资金落实有难度
        改革要求按照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建立精准补贴和奖励机制,但目前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资金落实困难,无法建立奖励补贴长效机制。高效节水工程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不健全,我区近年来建设的一批滴灌工程,由于节水补偿和奖励机制未健全,工程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节水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二、农业用水和水价综合改革对策建议
        1.深化水权管理改革
        第一,明确水资源管理产权。明确产权主要是指在明确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我国水资源使用隶属于国家层面的管理工作,在国家统一规划管控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各个领域用水方式的不同来科学界定水资源的使用产权,充分协调各部门用水户之间的权责关系,提升水资源的共享率和重复利用率。第二,完善水价征收管理机制。在水资源使用消耗的过程中根据水权基本理论要求,用水户或主体需要定期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费用来获取稀缺水资源。并根据农业灌溉(粮油及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工业供水、城市供水等用水类型,以及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等经济杠杆来实施差别定价。

进一步完善水价征收标准和管理机制,实行水权有偿交易,逐步缩小农业灌溉执行水价与成本水价之间的差距。
        2.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一是发展节水灌溉工程,要以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现状、地理条件相结合,形成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大力推广科学的灌溉方式,充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二是把发展节水灌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村水利科技示范园。三是种植结构的调整,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以利于统一节水灌溉。
        3.探索精细化的农业用水管控制度
        一是完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编制年度用水计划,实现农业计划用水;积极运用审批论证、计量监控等手段,落实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完善定额管理,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明确用户初始水权。依据用水定额,科学选择灌溉方式,确定灌溉规模、工程布局、灌溉制度、灌溉周期,实现高效用水。鼓励专业化服务、水管单位管理和用户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在用水管理、水费计收、计量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二是逐步建立易于操作、用户普遍接受的农业用水“精准奖补”机制和措施,精准调控农民用水行为。根据节水量给予奖励,节水奖励方式可选择节水设施购置奖补、优先用水等多种形式调动用水户节水积极性,增强农民节水意识。奖补资金筹集方面要争取国家层面对于开展农业水价改革的奖补资金给予一定支持,并鼓励各级财政将奖补资金支出纳入财政预算。
        4.打造完善、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
        近几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掀起了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改革热潮。怎样为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用水管理的长效运行和设施维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成为有关部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另外,在用水户协会、片区用水经营承包等政策支持下,还需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农业灌溉水综合利用工作中,通过打造持续有效、安全稳定的水利投入管理机制来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在打造水利投入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水利投入机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用水投入机制的多元化发展。
        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利用多种形式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如滴灌技术、低压管道供水,把节水灌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术广而推之,渗透到千家万户,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零距离、面对面、手把手的技物匹配服务。成立节水灌溉服务组织,实行有偿优质服务,拉长服务链条,增加服务内涵。
        6.加快计量设施建设和末级渠系工程改造
        结合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现代化灌区建设,进一步加大用水计量监测设备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末级渠系改造力度,完善斗渠以下计量点和量测水设施。加快推广灌溉机井安装lC卡+电磁流量计,建立遥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地下水实时监测和水量水位双控制。结合灌区水资源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用水信息在线采集,做到水资源科学监控和管理。加强计量设施和水利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的建立,制定统一的体系,避免各类系统不兼容问题。试行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企业负责灌溉机电井计量设施的运行和维护,保障在线计量设施良性运行。
        结束语
        节水灌溉是节约水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实现节水灌溉,领导重视是根本,财政支持是保障,所以,必须通过一系列机制、设施的保障支持来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用水灌溉管理发展,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及其展望[J].孙天合,严婷婷,罗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12)
        [2]甘肃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J].  发展. 2016(11)
        [3]江苏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叶健.  水利发展研究. 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