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中路 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鞠晓磊
[导读] 路基路面建设是道路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
        摘 要:路基路面建设是道路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既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又能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本文聚焦于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先是明确了路基路面建设的施工原则,随后又分析了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道桥施工作为当前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在促进城市职能发挥及便利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道桥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路面的施工也非常重要,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和城市形象的建设。然而,在一些路基路面施工项目中,有时会出现路基塌陷、纵向裂缝等问题,从而影响着路基路面的建设质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当下,有必要对路基路面施工工程展开分析,以促进路基路面建设水平的提升。
        1 路基路面的施工原则
        在对道路进行修建时,要注意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建设质量好、铺设佳,路面的质量也会相应提升。在路基路面施工时,要秉持以下原则:
        1.1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是最基础的要求。在设计路基时,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影响路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水文环境、土体质量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路基的荷载情况,并结合所建道路的定位,对路基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路基的稳定性。此外,为加强路基的稳定性,工作人员也要增设一定的强度指标,以防后期使用时,出现路面塌陷的情况。
        1.2安全性原则
        一般来说,线路越长,路基路面与环境的接触就越大,因此,在路基施工时,要格外注重环境中安全因素的影响。对工作人员而言,首先要对道路路线进行考察,保证选择路线的安全性;其次要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保证路线设计的合理性;最后,要在此基础上对路基路面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3舒适性原则
        道路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行人和车辆能自由通行,同时也需要保证行人和车辆的通行质量,即具备一定的舒适性。具备舒适性的道路具备以下特点:道路行驶平稳、道路无沉降、道路沿途风景好等。因此,在设计道路时,工作人员要结合道路定位,对道路周边环境、道路路线等进行多方位考察,减少道路沉陷、提升道路质量。
        2 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路基不完整
        路基不完整主要是由以下三点原因造成的:第一点,施工周期短,建设不完善。当下,道桥建设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迅速完成工程,许多企业会减少施工周期,匆匆做完,简单了事。第二点,施工材料不佳。为降低施工成本,一些施工企业会选择质量较低的施工材料,再加上监管不严格,材料配置可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第三点,后期养护未落实。一般而言,在道路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施工企业对道路展开定期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养护工作一旦缺失,路基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可能出现路基断裂的现象。
        2.2 路基平整性较差
        路基平整性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混凝土的质量引起的。混凝土技术是路基路面施工中常用的一项技术,在道路建设时,混凝土技术作为基础性技术,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当前市政施工中,混凝土一般是由预制而成或现场浇灌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配比不合理的情况,很容易改变混凝土强度,从而出现道路空洞、漏洞的情况,从而影响路基的平整性。而一旦路基不平整,很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现象,甚至导致路面断裂。
        2.3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一般是由于道路地基不均匀、道桥过渡段没处理好导致的。在发生路基沉陷的阶段,经常会出现跳车现象,而这种现象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车辆频繁跳车会降低车辆通行速度,容易造成车辆堵塞;另一方面,车辆跳车也会导致路面破坏严重,路面破坏又会加剧养护难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从而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财产造成破坏。
        3 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 对路基设计与填充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对路基进行设计与填充时,要保证相应程序的合理性。首先,在开挖路基路面时,要做好路床的保护工作,避免对路床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接下来的施工。其次,在开挖完成后,要仔细检查路基周围的植被发育情况、地表出水情况等,将设计好的路基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在填筑路基时,要有效控制材料质量和种类,将材料充分混合,并对填筑厚度进行合理把控。
        3.2 对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提升混凝土强度。其次,保证混凝土板的平整性及整体密度。土板具备一定的平整性、密度较高,才能经受高强度的碾压,因此,施工人员要按照标准对混凝土板进行立模等项目的测试,以保证其平整性和密度符合要求。再次,减少浇筑时长,保持浇筑稳定。由于混凝土材质的原因,很容易在空气中发生硬化,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需要在保持稳定浇筑的情况下,最后,要及时清理路面的填缝处。
        3.3 对道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道桥过渡段,经常会出现路基沉降的问题,为减少该类问题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保证提前施工,相应地能够增加道路预压时间,以减小道路发生沉降的可能性。其次,认真填压道路与桥面的填缝处,要保持搭板与桥面结构的一致性,推动地基的均匀压缩。再次,要在道桥连接处设置相应的搅拌桩,施工人员需要在搅拌桩的尾端以及沙井处设立一定的垫层结构,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过度变形问题。最后,施工人员也可以设置检查井,根据检查井的位置以及深度,匹配相应的设施,以减少井体变形。
        3.4 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除了对专门的路基路面施工环节进行控制,在具体施工中,还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以提升路基路面建设的质量。第一点,落实材料管理制度。首先,施工方可以建立材料使用登记制度,每一次使用材料,都要由专人进行记录;其次,要加强对材料的回收、利用,比如面对施工中挖出的大量土壤,施工方可以将这些土壤集中堆置在一起,并在上面铺设防风网,等施工结束后再填补回去。第二点,做好人员分配工作,让专业人士做专业任务。比如,施工方要严格统计工作人员的数量,根据工作人员的职业特点将其划分到技术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采购部门等,以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专业特长。此外,也可以建立灵活的人员流动机制。即工程方要打通人员流动壁垒,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协作。第三点,完善施工监督体制。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体制至少应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外部监督,即来自施工方之外的人员的监督。这种监督机制不仅能对路基路面施工过程进行时刻监督,还能使监督者跳出施工环节,通过这种第三人观看的视角,实现对整体施工过程的全面把控。其次是内部监督,即来自施工方内部人员的监督。这种监督机制旨在发挥施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设立专业的精通各个施工环节的监督人员,来达到施工监督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路面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路基路面建设的施工原则,如稳定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舒适性原则;其次分析了当下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路基不完整、路基平整性较差、路基沉陷等;最后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做好路基设计与填充、加强对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控制、加强对道桥过渡段的施工控制、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余洪.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7(04):89-90.
        [2] 伊树军.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8(09):27-39.
        [3] 孙国豪,王经超.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有效控制[J].居舍,2018(09):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