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覃升代
[导读]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首次提出,关注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的民生大计。
        象州县土地储备中心  广西象州  545800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首次提出,关注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的民生大计。乡村振兴需要保护耕地,耕地对于粮食生产而言是载体和基础,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尽管我国有着辽阔的国土面积,但是耕地资源并不充裕,而且目前还面对着很多困难,土壤污染、过度开垦等问题逐渐凸显,对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对策,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策略
        一、引言
        耕地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具有关键意义,大部分农民依靠耕地来维持生计,实行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可以大量提高粮食产量。现今城镇化在不断扩大,耕地保护与土地需求产生了严重矛盾,耕地的土质退化、矿业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如何进行耕地保护,提升粮食产量,以及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等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
        耕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耕地资源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耕地后备资源比较缺乏,耕地资源更加紧张,少数耕地资源被过度开垦,问题比较严重。
        1.耕地生态沙化、盐碱化、退化、产能不高等问题日益突显。在城镇化发展阶段初期,大面积、大规模进行公路修建、厂房修建,所以造成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和加剧了土壤受侵蚀程度,导致自我恢复能力减弱和耕地质量,耕地大面积减少。其次,风蚀等自然气候问题,也能造成生态退化。另外,因为不重视耕地保护,农业污染愈发严重,这就造成耕地地力被透支,粮食产能逐渐减少,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2.土壤肥力不足,影响粮食产量的提高。农民缺乏耕地保护意识,注重耕地的使用而忽视了耕地的养护,有机肥投入少,很多农民施肥能力不足,化肥施用结构缺乏合理性,导致土壤养分含量缺乏均衡性,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弱。其次,不同的作物吸收有机质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耕地长年进行施肥和生产,农作物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农业化学生产方式、工矿业等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农业生产环境被破坏,甚至无法维持生态的平衡性。
        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农田抗旱涝能力不高。农田水利建设还需要完善,在资金投入比例、设施建设评估等方面缺乏探索,有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缺乏合理性。其次,对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缺乏持续性,缺乏投资力度。同时,人们对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缺乏重视,水利设施监管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没有合乎标准,如缺乏定期检测维修、造成增产效益降低、设备老化等问题。
        三、耕地保护与农民生计矛盾的问题
        耕地保护措施和农民长期生计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还在探索阶段,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耕地补助制度保障薄弱。政府部门虽然在“休耕试点方案”中对提出休耕农民进行经济补偿,但对补助对象、形式等问题没有详细说明,没有成文的法律约束,补助发放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其次,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对实施了保护措施的耕地后期监管和指导不足,对未在规定时期内实行轮作休耕或虚报休耕面积的农民没有相应惩罚措施,对增收增效的农户也没有相应奖励,不利于调动农户配合耕地保护措施的积极性。
        2.耕地地力补贴来源单一,补贴标准缺乏灵活性。补贴基本以中央政府纵向转移支付,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和针对性,但耕地保护的耗时长,资金投入和工程量大,单一的补助来源会使政府承担较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会造成补助发放不到位,漏发、少发等情况。此外,补助仅体现不同区域休耕试点差异,而区域内部补助标准基本一致,这样的补助形式虽操作便捷,但会造成补助金额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相符,农民成本得不到针对性补偿,部分农户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自愿参与休耕制度的积极性大幅降低,不利于耕地保护措施落实,阻碍乡村振兴发展。
        3.对耕地保护和地力补助的宣传不到位,多数农民对农业“三项补贴”政策不了解,政府的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大,导致农民对耕地的保护意识薄弱。同时,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容易对政策产生误解,配合度不高。


        4.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大力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提高秸秆还田量和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不合理情况。其次,加快发展绿色农业,不断推进标准良田建设,利用农村存在的餐厨垃圾、生活污水、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发酵制肥,实现有机肥还田。同时,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施肥水平,从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耕地土壤基础地力。在优化象州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作物施肥品种、数量以及方式后,该县土壤养分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明显变化,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大幅度提高,速效钾含量稍有增加,为实现作物高产提供基本保障。
        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要完善耕地补贴机制,促进耕地保护规范化
        1.出台约束性法律法规,完善耕地地力补贴办法。
        首先各政府部门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中“三项补贴”改革,强化对实行休耕轮作土地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按规定休耕,实现耕地“休养生息”。其次,对补助对象、形式等给予详细规定,适当调整补助目的,同时确定科学合理的资源补偿办法和详细的补助标准、补助发放具体操作流程,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此外,补贴发放要做到公开透明,并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可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中“农业环境措施”相关内容,如农民在生产活动中使用深耕精作等技术,使耕地保持良好状态,农户便可获得直接补贴,否则,视生产情况而定是否减少今后年度的直接补贴金额。
        2.挖掘资金筹集新渠道,加大耕地补助的力度。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要将政府补助和市场补助结合起来。首先,建立专门的耕地地力保护补助基金,主要补助实施耕地保护而暂停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户,为其提供粮食补助、绿色补助等。其次,拓展多样化资金筹集,如鼓励企业家选择利于生态保护的项目或投资、设立退耕还林等成果专项资金等,用于对实施休耕农户的奖励补助,弥补基金不足问题。此外,将各渠道所筹资金交由所在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基金会统一管理,作为专项资金使用。
        3.加强耕地补助制度宣传力度,科普耕地保护必要性。
        全社会都要参与到耕地保护和加快落实耕地补贴机制行列中来。因此,首先政府要加大耕地现状宣传力度,可通过报纸、广播、发放宣传册等途径,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认知,为实行休耕、耕地补助等政策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次,可与电视台农民频道合作,通过电视媒体宣传耕地保护和补助政策,使农户加快对新制度的解读和理解,提高农民的自主参与度。此外,对不理解、不支持政策的农民群众,基层干部要及时了解情况,做好解释工作,以确保耕地补贴制度顺利推行。
        4.推进乡村振兴要创建耕地保护专业队伍。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产能稳定是长期实行休耕等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而农民是否掌握高新技术,是产量能否稳定增长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农民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至少掌握一项农业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其次,要重视对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借助青年人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等优势,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高效栽培模式的学习,不断提高农副产品质量,降低耕地使用压力,增强耕地使用可持续性。
        五、结语
        总之,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深入了解我国各区域耕地退化原因,加快探索出适用于我国耕地保护的具体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原则,将用地养地相结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确保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使耕地保护落实到位,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谭永忠,赵越,俞振宁,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耕地休耕补助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9):249-257.
        [2]赵其国,滕应,黄国勤.中国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问题的战略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01):1-5.
        [3]王志红.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31):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