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推行 EPC 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徐玺
[导读]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环境下
        摘要: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在现代化技术的促进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加舒适的使用服务,而且还能够为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提供积极帮助。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合理运用到装配式建筑中,使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具有较高完善性和合理性的环境下顺利开展施工。本人针对在装配式建筑中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引言: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方向而言,在各种现代化施工理念以及先进施工技术的作用下,使装配式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朝着安全、可靠、快速、便捷、功能的方向发展。对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而言,使现代化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能够打破传统施工建设模式局限性、对施工产业链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新型施工模式。因此相关人士应该加大研究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力度,将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使装配配饰建筑项目的施工水平和设计理念得到不断提高,为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积极的帮助。
一、构建信息化BIM管理平台
        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工作而言,想要使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真正融入到相关工作中,必须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构建一个具有全面性和多元化功能的信息平台。该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能够涉及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每一个部门和施工流程,对项目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等各项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使装配式建筑项目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想要保证张培式建筑项目整体施工水平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必须对BIM管理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一体化施工工作、工厂预制化生产工作、标准化设计工作相关内容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符合和对应施工标准。在此基础上,预制各构件的模型,通过严密、精准的拼装组合,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集成化施工的目标。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结合其中之后,通过对BIM平台多元化工能有效利用,使建筑工程设计和材料采购等工作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并且能够保证实际内容的准确性,还能减少施工对材料的浪费,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建筑企业为了使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BIM管理平台具有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必须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进行科学编制,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项目投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相关要求的综合考虑,使各个环节的工作得到有效衔接,从而通对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科学运用,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动态化的实时监管。鉴于此,相关人士必须对BIM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合理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使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BIM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全面建设下,最终的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1]。
表1 装配式建筑中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结构示意图

二、加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各个方面的有效应用
(一)政府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有效性,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加强对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监管和保障力度。结合本地区城市化发展实际情况,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出台相关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给予积极鼓励。
(二)总承包企业方面
        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合理运用到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中,相比于传统建筑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工程量和每平方米成本单价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表2所示,从总体上来看,能够为施工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想要使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普及和运用效果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企业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2]。
表2 传统式建筑与运用EPC后的装配式建筑造价对比

        第一,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力度。通过使合同条款具有的约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等各个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和规范管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风险共担体系和利益共享体系,使各项工程协调管理工作具有的难度最大程度降低。根据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对甲乙双方应该承担的义务责任和权利责任进行细化,从而有效掌控并避免施工进度风险和施工质量风险。
        第二,完善对项目设计、生产构件、施工装配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对各施工具环节有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对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的众多优势进行有效利用、对装配式施工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把控。同时,通过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具体责任的不断细化,使施工规范和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构建,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自身具有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明确了解,促进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得到高质量落实。另外,加强对施工现场动态化检查和实时监控的力度,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严格管控,避免由于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安全事故情况发生,使装配式建筑建设效益目标得到有效实现[3]。
(三)业主层面
        根据对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有效应用,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知道,装配式建筑具有的诸多优势,并没有被业主全面了解,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业主的有效支持,从而使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保证业主对项目建设目标以及项目施工范围明确了解,并且要对工程质量给予重点关注。这样不仅能够使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得到合理分配,对于其目标以及项目功能等各项工作进行策划、定位。其中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相关工作,应该由施工企业全权负责。在对工程合同进行设计和编撰的过程中,必须对EPC工程总承包具有的职责范围和责任义务明确呈现,结合实际情况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品质提出细化要求和量化要求。如果使用的合同为固定总价合同,那么应该由施工单位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承担,而业主方面只要对相关的风险进行积极承担即可。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而且还能使项目工程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有序开展[4]。
        结束语:根据以上围绕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有效运用途径,展开的系统性分析和详细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通过对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有效提高,还能使同期的投资成本大幅度降低,为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构建具有较高科学性的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BIM技术的有效运用,使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的作用和价值能够真正发挥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从而为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贡献积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陶福舟,吴双柯.装配式建筑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22.
[2]陈卫华.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0,18(02):86-90.
[3]任乐民.装配式建筑建造与工程总承包管理融合机制的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26(12):32-36+74.
[4]李祥进,李松晏,贺婷,梁森,张振杰,向文武.EPC模式下优质高效智慧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9,48(24):19-23.

作者简介:徐玺,1981年1月,汉族,甘肃兰州,性别:男,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装配式超高层住宅建设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