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给经济和社会的腾飞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路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保证施工质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公路工程最常用的基层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质量不稳定,所以,加强对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控制,是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分析讨论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当前的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0.引言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于半刚性结构,具有高强度、稳定性能好、施工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但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断裂等病害,给公路的安全通行埋下巨大隐患。本文就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通病进行讨论,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能够给实际施工提供极大的帮助。
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存在的质量通病
1.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合料在硬化过程中,出现干缩应力,超过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抗拉伸强度,从而产生的裂缝。混合料硬化反应发生在露天环境下,受空气湿度的影响极大,混合料随着在干燥环境中的时间延长,混合料内部的水分逐渐蒸发,相应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发生持续收缩反应,最终原材料的抗拉伸能力抵抗不住收缩应力的作用,就会出现裂缝,降低基层的施工质量。如果混合料长期处于湿润环境,混合料内部的水分蒸发速度较慢,相应体积的变化速度也有所减缓,收缩应力的增强速度不明显,也就不会对基层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1.2温缩裂缝
温缩裂缝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在凝结过程中,受到温度大幅度变化的影响,产生的裂缝。温缩裂缝的出现主要与混合料本身性质有关,所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在充分拌和后,具有一定的温度,当遭遇外界较冷空气时,就会与混凝土内部内部结构形成强大的温度差,从而导致断裂现象。因此,加强对混合料温度的控制极其重要。[1]
1.3沉陷
在公路投入长期使用后,在重型车辆的反复碾压下,就会导致个别部位的路面低于正常路面,这种病害情况就叫沉陷。沉陷病害虽然未造成整段公路的损坏,但是严重影响公路的平整度和美观,沉陷部位承载力较差,隐藏着巨大的安全行车风险。[2]
1.4渗水
在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通病中,渗水是重要的表现之一。由于使用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工艺不恰当等因素,造成路面防水不到位,出现积水下渗的情况。积水下渗就直接影响底层机构的稳固性,降低底基层的承载能力,反映到路面就会引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2.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安排、实地考察、材料采购等,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施工过程顺畅,施工质量达标。
在施工之前,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施工路段的气候环境、土质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按照施工要求采购达标的原材料。在原材料进场前,要进行抽样检查,检测原材料的规格、型号、颗粒大小、防水性等指标是否达标,只有检测结果合格,才能允许原材料进场,进场后要将材料存储在干燥、通风的空间内,保证材料在施工使用时性能不变。[3]
2.2施工中的控制工作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工作,主要是选择科学合适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技术的操作规范等,包括原材料的配比、混凝土的凝结和防水工作等。控制原材料配比中,主要是水泥的配比,水泥由于材料的特性,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施工中水泥和水拌和中,会反生一些列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热量,对混凝土的特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水泥和水的比例也会影响混合料的特性,水泥剂量比例越大,强度越大,但是出现变形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在拌和水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及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按照严格的比例进行配制,才能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温度工作中,混凝土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建设的主要材料,但是其本身对温度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所以,混凝土发生变化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较强的技术进行控制,所以,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监控极为必要。在监控过程中,要着力关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强化对混凝土施工的散热操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的特性不发生较大变化,保证水泥碎石稳定基层的质量。[4]
防水是水泥碎石稳定基层施工的关键环节,加强防水控制就要从原材料着手,提升防水的施工技术,通过竣工中的防水验收,才算达到防水控制的目的。
2.3底基层平整度的控制
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必须强化对底基层平整度的控制,当底基层施工完成后,要对表面进行检测,如果出现坑洼不平、浮灰等现象,要及时进行清扫和填平,保证底基层表面平整,才能进入接下来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才能保证基层表面的平整。
2.4养护工作的控制
有效防治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通病的又一利器就是及时到位的定期养护。定期养护主要是指,当水泥碎石稳定基层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要迅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及时到位的养护操作,保证基层表面的湿润,并采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裂缝、坑槽等现象,就要及时弥补,为公路的长期安全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5]
2.5车辆通行的控制
为了保证公路的养护效果,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相关部门要对施工路段实行交通管限措施,对通行的车辆类型和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重型车辆要采取进行措施。由于重型车辆负载较大,刚修筑的公路还未完全成型稳固,当受到巨大负荷时,极易出现变形,破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结构,严重降低公路的承载能力,也大大缩减公路的使用年限。所以,施工部门和交通部门,要联合采取交通管限措施,保护路面的完整无损。
3.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体现,可见公路工程不仅是强大的基础设施,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形象展现。加强公路质量控制,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防止公路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每个环节,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设备,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及时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为国家的更好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锋.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探讨和防治[J]. 科技与企业,2015(07):147.
[2]王利君.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质量问题[J]. 山西建筑,2014,40(10):156-157.
[3]朱敬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分析[J]. 科技传播,2014,6(15):115-116.
[4]安平,杨真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要点[J]. 山东交通科技,2002(03):29-30+50.
[5]靳俊奇.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及质量通病防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