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 宁夏固原 75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乡村区域逐步缩小,村庄也随着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的改变而产生较大变化,村庄景观便是在自然环境与人们活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景观建设不仅是对村庄环境的美化,还会直接影响景观建设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状况。所以,文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对村庄景观建设的问题与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村庄景观建设;城市化;美丽乡村建设
引言
美丽乡村属于“美丽中国”范畴,是依靠景观生态学建设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型乡村,包含乡村景观建设、乡村社会建设和乡村生态。村庄景观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基石,是展现美丽乡村风采的重要因素。村庄景观的打造要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对院落、道路、广场和文化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尽量融合村庄特色,构建出“一步一风景”的村庄美丽画卷。为使村庄景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村庄景观更加优美和谐,需要不断提高规划效率和景观设计水平。本课题对村庄院落、道路、广场和文化景观整治的设计原则及其要求进行论述,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1重要性
第一,重视村庄景观建设,通过合理的规划,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关键任务之一,重视村庄景观建设,有利于美化农村环境,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二,重视村庄景观建设,有利于合理利用农村空间,对植被以及景观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重视村庄景观建设,有利于合理地对生态景观进行修复,有计划地保护人文景观,促进乡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2村庄景观建设问题
2.1缺乏生态保护
由于乡村地区的建筑密集性较好、可开发强度较低,因此,有着极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乡村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自然生态因素。部分工期较短、任务较重的建设项目,出现了只注重形式美忽略乡村自然景观的问题。自然生态环境的美感被城市化建筑取而代之,大部分树木被人工砍伐,并种植充满“美感”的景观性植物。这些方面均对乡村自然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
2.2景观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研究起步较晚,缺少相关的建设经验,另外乡村土地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丰富,在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植被景观不够乡土化,照搬照抄城市植物景观现象严重。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主要是为了能有效改善村民的日常人居环境,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改善乡村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充分展现乡土地域特色,并让本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然而,目前很多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对本土特色植被营造重视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追求效率和短时的美观效果而忽视了对环境的适应性保护和区域性特色。很多地区种植大量时令花卉来营造景观,虽然营造出一时的花开烂漫的景象,却忽视了花卉植物的生长年限和管理成本,在生长期过后或者缺乏管理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一片荒芜。另外一味追求稀有树种,追求景观效果,而没有注意到引用树种与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情况,造成极大浪费。当前情况下,乡村景观绿化方法落后、形式单调,大多地区都只通过增加道路绿化、栽种树木来进行建设,或者是一味模仿城市已经成熟的绿化种植方案,并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可能事倍功半。
2.3垃圾管理不科学
许多农村公共地带没有分类垃圾桶,人们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将垃圾混在一起扔,最后由垃圾车运到大山深处或荒野地带的垃圾坑中,通过自然降解处理垃圾,这样的垃圾处理方式极不科学,严重污染土地和水源。甚至有的乡村没有垃圾桶,各家各户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扔垃圾,污染更为严重,长时间堆积,土地会失去养分,无法再使用。
3村庄景观建设的策略
3.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开展村庄景观建设时,重视自然环境建设。反之,村庄景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补充,与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保证生态系统不受到破坏。例如,某村庄修建人工湖的行为,就是对种植结构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植物与动物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所以,在景观建设时,要在科学规划景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并借助村庄原生态环境,合理进行改造。
3.2道路两侧景观绿化
乡村道路设计与城市道路设计相比,应更注重道路两旁的绿色规划问题。村落之间房屋建设比较随意,所以设置绿化带要科学合理。大型树木可以降低因车辆行走产生的粉尘和噪音,夏天又可以起到遮阳的效果,符合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路口或远离住宅道路选种树形较小品种,一是可以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干扰,二是可以起到预期绿化效果,方便后续景观造型。
3.3保护与规划并行
在规划新的景观之前,应该保护乡村现有的景观,并且在规划的时候,尽量不要占用耕地,但是已经荒废了的土地,可以进行规划。有的乡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可能存在文化遗址,文化遗产是整个世界的财富,在乡村景观中,它将是最具特色的一点,所以一定要进行保护。河流和山川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同样要保护起来。
3.4综合建设发展,创建“内外兼修”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并不只是外在美的建设,并不仅是搞村容美化,不是做表面功夫,对乡村的建设讲求的是“内外兼修”,既要对村容村貌进行美的建设,更要有让人舒适的内在美,要注重对乡村文明、生态、居住环境和生产效益的一体化建设,科学统筹,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环境的基础上,展现乡村的内在美。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去规划不同的发展模式,要着重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为了项目建设而搞破坏式修建。同时不能忘记建设乡村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提升乡村的农业生产能力,根据各地特有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的收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5突出体现乡村城市的独特魅力
乡村存在着其他地方的独特文化,地域性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部分,对居民均是可贵的精神财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该地区的独特之处,将地方特色充分融合进景观规划中。乡村可以使用地区特有的植物、建筑设施或者富含民俗风情的活动,充分使游客感受到地区特色,带动美丽乡村的旅游事业发展,帮助乡村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3.6文化景观设计要求
周围环境设置要与文化景观相协调,以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元素和风格,融合乡土文化气息和理念,彰显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价值。当地特色艺术需要场地,可以将闲置非农用地按照艺术特点进行建造或修缮。重建时要考虑艺术特色与文化背景相匹配,对文化景观起到传承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景观要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基础,通过不同的风格开展工作,融入村庄特色以及创新元素,促进村庄的发展。村庄景观建设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要融入人们内心实际需求,与自然景观以及农田等特色结合起来,满足人们对大自然以及乡土气息的追求,实现村庄景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箐.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J].风景园林,2016(8):27-37.
[2]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