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电气维修与故障排除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9期   作者: 黄照恩
[导读] 由于机械电气设备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故障具有不确定性,
        摘要:由于机械电气设备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故障具有不确定性,在各个位置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故障的排除方法也存在多样化的特点。在机械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设备进行检查,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和成因,然后使用相应的技术,来对这项故障进行排除。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机械设备电气维修与故障排除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备;电气维修;故障排除
引言
         现代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虽然设备运行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均已得到显著提升,但在长时间运行后,机械电气设备可能会因为自身磨损、零部件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故障,对电气设备正常运转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做好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显得极为必要。
一、故障原因分析
         (一)开关故障
         作为机械电气设备运行重要控制元件,开关(如:空气开关、按钮)故障会对设备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有效管控、无法正常投入生产的状况出现。结合以往设备研究发现,开关故障多以开关触点长时间运行后接触不良,造成电流增大、发热严重、烧坏触点,使设备电路断路或因开关元件长时间高温发生碳化导致短路,从而电气设备被动跳闸,进而影响其使用。
         (二)回路电缆故障
         该故障主要出现于高压绕线式电机转子中,在启动高压电机时,电流会在短时间内达到电机额定电流的3倍以上,若正常启动电机转速小于电机额定转速,则会直接增加电气设备故障发生可能性。还有回路电缆出现三相短路等状况,这可能是因为电缆铜芯绝缘层受到破坏所造成。在出现上述故障时,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展开处理,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指的是电气设备中的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板、继电器、限位等电器元器件及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和电气线路,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后进而导致设备出现停机。根据机械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逐一对电气部件进行检查。设备出现一般的硬件故障,通常进行复位、断电重新启动设备就能够处理。对于出现某部位的硬件报警,如驱动模块、电源模块、限位等问题,需要对各个硬件进行查找问题,根据查找和检查情况进行维修和更换。更换完成后进行试机,直至设备故障取消恢复使用。
二、机械电气设备故障维修与排除技术
         (一)排查法维修
         首先是故障代码分析法,现在的电气控制系统在设计时都会有相应的故障代码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查询系统故障代码分析出故障类型和故障原因,然后针对性解决故障;其次是仪表排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利用万用表测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功能来排查系统是否存在电源缺相、线路过载和短路断路的情况,进而排查出故障原因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案;再次是系统自排法,在比较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并且没有明显的发光、冒烟和异味时,可以选择让系统自行运转一个周期,观察每个环节的工作状态进而排查出故障发生点,以便于解决问题;最后是短路分析法,当找到故障发生的大致位置后,用导线短接的方式跨过怀疑存在故障的电气元件,如果系统恢复正常,证明之前诊断的故障点正确,就可以对故障点进行维修或更换。
         (二)直接观测法
         直接观测法是指电气检修人员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直接观察,寻找是否有发光、冒烟、异响等现象,同时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了解故障发生前中后有何异常现象。这种方法有助于技术人员快速有效的判别故障范围和故障类型,但是对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要求比较高。


三、机械电气设备维护措施
         (一)构建环境监测体系
         在传统电气自动化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模式中,很难通过自身感官感觉对各类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的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变化情况加以精确感知。而部分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类运行故障,且很难对故障问题加以提前发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企业可在各类电气自动化机械设备周边区域中配置感应装置,基于自动化生产系统而构建配套自动监测系统。在感应装置运行过程中,将各区域环境信息(如温度数值、空气湿度含量等等)以及机械设备运行参数加以实时传输、集中显示。在出现各项信息异常波动问题时,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号,立即组织开展设备维护保养与故障诊断工作。
         (二)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
         机械设备由于长期处于高速运行的状态,磨损、老化、腐蚀等问题比较常见,这些问题都会对机械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故障。机械设备的故障经常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损失的程度是没办法预计的,所以一定要从源头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加强机械的性能,延长使命寿命的同时,也是在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由于机械设备本身不同的工作性质,所以其内部各组成零件的性能和强度也都不一样,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因此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要有针对性,清楚掌握每一个零件的性能,针对设备故障独特的改造特性制定维修和保养方案。
         (三)维修记录归档建档
         电气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避免不了出现多次故障,电气检修人员在对系统故障进行处理之后必须做好维修记录和电气元件更换记录,建立维修档案。在检修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对原有控制线路进行更改,如果必须更改线路,更改之后应该在电气原理图上做好标注或者重新画更改之后的原理图,防止以后发生相关故障时其他检修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所有电气相关的原理图资料、说明书和维修记录必须有专人保管,避免遗失。
         (四)开展日常维护与全面检修工作
         在制度内对机械设备日常维护与全面检修工作的开展频率、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加以明确规定。例如在开展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时,需要重点对设备实时工作情况、状态进行检查,开展设备外部结构清洗等基础性维护工作。而在开展全面检修工作时,需要停止设备运行,随后对机械设备开展全面性拆机检修维护工作,及时更换过度磨损的零部件。
         (五)构建健全的制度体系
         企业要构建健全的机械电气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和指导相关工作人员。有了健全的制度体系,可以将机械设备的使用、养护、维修形成科学的流程,在制度框架下开展有效的管理。制度当中要明确机械电气设备维修管理的宗旨,即预防设备故障为核心、维修设备为辅助的工作模式。通过日常保养规范和细则,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就消除可能的影响因素。机械电气设备维修责任要落实到个人,保证每个维修后的设备都可以符合再次投入生产运行的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电气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很容易对行业的生产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机械电气设备故障的成因有很多,在故障排除的过程中,维修人员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找到机械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的位置,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进行排除,保证机械电气设备可以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维修人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排除机械电气设备故障。
参考文献
[1]何飞钏.机械设备电气维修与故障排除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20):56-57.
[2]焦斌,王佩.矿山电气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及故障的诊断处理[J].世界有色金属,2019(06):52+55.
[3]林毅忠.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维修方案[J].建材与装饰,2019(01):220-221.
[4]李海峰.机械设备电气维修与故障排除技术及方法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3):145-146.
[5]汪宇论,付帮泰,陈金凤.煤矿电气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及故障的诊断处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8(19):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