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必须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发展需求、人们满意的、高质量的建筑物,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讨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
引言
项目管理对建筑施工起决定作用,为强化工程建设质量,应对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项目施工工序的顺利实施提供环境条件。当前阶段,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项目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在项目实施阶段必须采取对应的管控方式,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管理水平,进而满足行业发展的健康稳定需求。
1我国房屋建筑施工现状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飞速地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房屋建设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技术不足、成本开支过高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房屋建设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优化和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存在不同技能的人才,施工技术管理者需要对不同技能人员进行规范,以保证建筑工程有效开展。但在实际施工技术管理中,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缺乏和管理素养的缺乏,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缺少专业性,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工作分配不合理,员工合作不协调等问题。
2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斜屋面施工技术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施工是一项重要的过程。斜屋面使用概率较高,因此,一般坡度下,需将度数控制在40°~60°范围。对于屋面板的厚度,应控制在120mm范围内。这是提高板内钢筋密度的有效措施。此外,对于施工处理双面支模的操作,会因振动棒无法插入内部,而使模板加固功能受损。一旦斜屋面出现明显坡度问题,不仅会无法承受混凝土的振捣操作,还会出现坑洼问题。施工技术人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在保证混凝土从泵管流出的情况下,使流动处于向下连续状态。如此,才能保证各项浇筑工作面更加均匀。
2.2模板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中的模板施工内容主要包括:①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和安装模板,在实际的安装过程,要想有效地提高模板的安装质量,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布设标高控制点的控制力度;②在安装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安装二层梁模板;③完成模板安装工作之后,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对模板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验收和核查。在模板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首先合理地安排模板施工区域中的流水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减少日后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并且还能够提高整体的模板周转效率,进一步加强对模板使用量的控制,并降低有关此方面的成本开支。
2.3桩基施工技术
在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桩基的施工基础采取的施工方法为:混凝土超流态的灌注桩。经直线对比,就可对桩基施工技术的性能进行稳定控制。在操作中需要按照步骤实施:①可利用钻进进行钻孔操作处理,以成功将钻孔深度控制在预期范围。②施工处理混凝土灌注过程,等到各个条件吻合之后执行。③确定钢筋笼的位置,除了将施工控制在最佳状态,还可对成桩施工维护进行控制。具体安装操作过程,施工技术人员应在确定第一节钢柱位置的过程中,将钢柱连接之后进行校正,使轴线可以在规定范围内移动。
3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措施
3.1明确管理职责
建筑工程施工中,应以建筑工程实际情况为根据,明确各阶段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及施工技术管理任务与目标,并逐步分解管理职责与任务目标,确保其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身上,一旦由于施工技术原因而发生事故,便可以迅速找到相关责任人。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各负责人应严格遵循施工图纸中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力求实现施工图纸、实际施工情况之间的高度符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针对材料消耗、施工材料质量监督、各项数据测算以及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应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施工中的缺陷与不足,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改正不足与缺陷,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3.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在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要在更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来实现明确权责划分,协调建筑工程有序进行,促进工程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完成的目的。在新的建筑建设行业发展环境下,工程项目建筑市场管理机制与建筑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不相协调的矛盾,这影响着建筑项目的完成。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质量要求高的特点,这要求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完成。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首先要体现出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和应对政策两个方面进行。然后要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来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
3.3转变项目管理理念
首先,应提高对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为了更好地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创新,促进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创新这一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并凝聚向心力,正确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与艰巨性,将施工技术管理创新当作企业的一项发展战略来抓,实现施工技术管理创新工作的切实落实。同时,使企业员工树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理念,特别是技术人员,鼓励技术人员全面改革、创新现有的施工技术。其次,正确认识施工技术管理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并非是固定某一模式,而是应当不断探索符合市场及建筑工程实际要求的模式,同时也要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
3.4有效进行监督管控
建设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大对相关施工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只有不断强化监督,才能保证监督人员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应投入更多的精力,确保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效果。在后期管理中施工承包者也需要设定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中以保证工程整体质量为目标,进行各项管控。其次需要给管理不到位的对应人员设立处罚制度,将对应的管理方案落实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力量。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要想更好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结合实际需求优化相关的施工技术,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还需要重点把握施工要点,切实有效地优化各个施工环境,提高房建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彬.浅论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J].智能城市,2017,3(12):124.
[2]段宝明.有关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47):143.
[3]韩建玢.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的思索[J].居业,2017(07):148+150.
[4]曾木胜.浅论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J].江西建材,2017(22):290+292.
[5]吴汝波.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探析[J].建筑知识,2017,37(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