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华东公司石家庄钢厂住宅楼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用料少、硬度大以及抗震等灾害能力强的建筑方式,随之,人们就发明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专业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通常将混凝土承重墙与分割墙统一设计、考虑,从而达到节约经济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与此同时,还成功的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梁、柱外露的现象,不仅节约了空间,还更加美观。本文主要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领域。框架剪力墙顾名思义便是每道剪力墙连接点尽可能布置在墙肢的数面结构内,增加强的抗压能力与抗震能力。剪力墙满足了人们对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Z 字形剪力墙被大量应用,Z 字形剪力墙较一字型剪力墙而言,抗震性能更加完备,平面稳定性更高。使得平面以及房屋布置更加便捷,较传统的剪力墙有不可超越的优势。框架-剪力墙结构将框架和剪力墙这两种不同的抗压力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框架与剪力墙高度协调,具体体现在如何分配框架与剪力墙的分布格局上。根据框架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对剪力墙进行协调,达到协调统一。由于小强度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差、可持续发展程度低,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小强度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2.框架剪力墙特征
2.1受力特征
框架剪力墙与地面垂直,是一种空腹的悬臂梁,一旦遭遇压力,就会变形成为弯剪形。同一般的建筑相比,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具有其固有的特点。剪力墙在楼层较低的建筑物当中出现的位移小,其变形特征随着弯曲曲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够承受来自水平方向的较大的压力。然而剪力墙在高层建筑当中出现的位移较大,且有向外扩展的趋势。
2.2刚度特征
通常来说,框架的受力反应与剪力墙受力反应会基本一致,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底部分弯矩超过20%,框架的刚度也会出现变化,可以将这种刚度特点作为基础对抗震等级进行合理设置。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弯矩超过80%,框架的整体刚度就会下降,在这时需要对框架剪力墙整体结构进行强化,才能提升减震效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3抗震特征
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抗震等级时,需要把控好剪力墙和框架刚度的比值,以提升其稳定性,进而促进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形地质等条件,来设置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3.1放线测量技术
放线实际上就是对框架结构的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工程图纸和相关测量标准进行测量,使用专业的光学仪器作为实体测量的设备,常见的类型有全站仪、经纬仪和垂线仪。在对工程进行测量的时候注意设置合适的结构边线,使其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特别是要控制横轴和纵轴线之间的距离,从中反映出建筑结构。此外,对所有测量出来的放线都要进行二次标注,之后对其进行反复和检查和校核,使得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得以保证。
3.2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由于该建筑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大,钢筋用量较多,使得钢筋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有效减少钢筋施工材料的损耗,施工人员要不断改进原有的钢筋施工技术,提升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材料的利用率。
在应用钢筋施工技术时,施工人员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钢筋节点之间的连接,由于工程中的钢筋分布范围比较广,使得钢筋连接节点较多,在连接钢筋节点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提前将钢筋固定好,进一步提升钢筋节点连接质量;第二,明确箍筋的施工位置,在墙体中加入适当的箍筋,能够防止墙体钢筋出现较大位移,提升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可靠性。
3.3模板施工技术
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时,首先要重视内外模板长度差别和使用差别的区分问题。正常的情况下,内侧模板的长度要小于外侧模板的长度。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模板需要贴近墙体。为了保证墙体不会遭受损伤,则需要在模板与墙体之间填入海绵。而在进行模板浇筑之前,则需要进行模板的清理,从而保证模板的干净整洁。再者,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模板的修正,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此外,为了防止内侧模板在模板浇筑时产生位置的偏移,要在内侧模板位置进行短钢筋头的放置。内侧模板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固定,从而使整个模板的浇筑更为顺利。最后,在进行吊装墙模技术应用时,由于模板的浇筑会对墙体的整体效果有所影响,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钢筋和墙模之间有着足够的距离,还要精确进行吊装的安装的同时,保证墙体的美观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3.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的好坏,关系到框架架力墙体结构的刚度,以及墙体的抗震性能,所以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为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格外的重视:(1)混凝土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配置,然后进行调和,材料的比例需要有所控制,若混凝土的调和出现问题,那么便会出现塌落的情况发生,对人员的安全会产生威胁。(2)在浇筑时,需要对浇筑的顺序格外注意,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是退浇筑法和先浇筑法,以及具有一定强度的柱头混凝土,之后,在一些等级略低的梁板混凝土中,需要对混凝土的质量有所保证,除此之外,在对大截面梁进行浇筑的过程当中,需要运用分层浇筑的方法,然后将每一种配料捣实,能够起到保证密度的作用。(3)混凝土工程完成之后,工程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阴湿度,安全专业的人员进行混凝土的洒水养护,需要保证混凝土表面湿度持续的时间保持在7h以上。
3.5内隔墙施工
内隔墙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项内容:①选择材料。选择内隔墙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应当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经济效益好的砌块,最好是空隙结构,通过对该结构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墙体整体美观性。②选择施工技术。内隔墙施工采用的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其主要是建筑整体美观性、总体造价的体现。因此,选择内隔墙施工技术应当做到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内隔墙施工技术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收尾阶段,体现着工程的整体施工是否合理,可见内隔墙施工期间,应当加强对整体建设发展情况的关注,保证建筑房屋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
结束语:总之,国内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于研发和实践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应给与充分的重视。这项技术的整体发展效果十分明显,为了保证该项技术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施工小结,必须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体系,重视技术培训和指导,时刻按照国家的最新要求对该项技术进行监督和完善,保证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落到实处,进而保证项目整体施工效率,为民众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勇.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213-214.
[2]杨丽琴.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5):133+135.
[3]张卫鸿.建筑工程框架剪刀墙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9(7):37~38.
[4]代宝.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