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区用地被最大限度规划建设,这些位于城区的建筑(主要是高层)几乎都存在设计有地下室,施工场地相对局促(外墙轮廓线布置离用地红线很近)和深基坑作业等特点。由于场地的狭窄,地下室外墙无法采取两侧支模的传统施工方法,只能利用基坑护壁面直接作地下室外墙外侧模板、内侧采用单面支模的施工方法。为了有效解决单侧支模这一施工难题,本文从所承建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楼的施工中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而编写出了本施工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应用
1.前言
墙体支模在无法使用传统对拉螺杆加固的情况下(有桩锚支护中的腰梁时,可焊接部分拉结螺杆加固),采用单侧模板、支架及有效加固措施,使砼侧压力通过面板传至竖向内木楞、外楞双钢管,最终通过斜撑等三角支架传至预埋的地锚上,从而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固。该施工方法占地少,作业面少,可解决地下室外墙物工作面的难题,与常规方法相比可减少模板的安装拆除,节约螺栓使用量。
2.工程概述
本工程系湖南中医药大学3#教学楼,建筑面积为53000㎡的建筑群体,其中:地下一层,高度5.4米,建筑面积约10000㎡,地上为多层、小高层的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下室采用桩基持力的筏板基础。本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目标是确保省芙蓉奖工程,创国家优质工程。
3.工艺原理及操作要点
3.1工艺原理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按照经计算确定的方案将钢管水平杆、立杆、斜撑杆和楼地面结构板上预埋的钢筋地锚等通过扣件组合搭设形成刚度较好钢管桁架、 钢管桁架之间再与板模支设的满堂脚手架链接在一起,将外架传来的水平侧压力通过桁架传至钢筋地锚上,将水平力转化为对楼地面的压力和对地锚的剪力及抗拉力,防止模板上浮和根部侧移,以平衡外墙砼传来的侧压力,保证砼的成型质量。
3.2操作要点
3.2.1方案设计及优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墙体厚度、高度等进行模板及内支撑体系方案的设计,进行方案讨论并优化确定。
3.2.2钢筋地锚、拉结丝杆的设置
(1)底板或楼层结构施工前,在楼、底结构板上预埋钢筋地锚,地锚的位置通过钢管桁架及模板支撑位置确定,钢筋地锚直径、预留及埋设长度、间距等应经验算,符合方案要求。
(2)钢筋地锚的直径采用三级钢筋φ25以上,按锚固长度埋入底板、露出结构面20~40cm,埋设排数视墙高及厚度而定,一般埋设三~四排,第一排靠近模板安装位置,第二~四排依据桁架斜杆坡度(一般在45度)及墙高确定,一般横向排间距为1.2米,纵向间距在1.0米左右。
(3)浇筑底板混凝土结构时,在此外墙位置应一次性浇到离底板30~50cm的导墙,预留止水钢板,并在墙下20cm位置设置一次性止水对拉杆,间距600,作为下道墙板模板的支撑。
3.2.3墙体外侧模板护壁基层的处理
按设计要求对作为外侧模板的基坑护壁面(一般为锚桩支护)进行修正和水泥砂浆找平后,在其基层上做防水层(聚氨酯涂膜或自粘式卷材效果较好)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3.2.4拉结丝杆焊接并与模板固定
墙板模板固定时,由于仅为一侧支护,可考虑充分利用地下室桩锚支护设计的腰梁(一般为18或20#槽钢,两道)及顶端冠梁,一端用14钢筋焊接(单面焊接10d)在槽钢上(冠梁位置可在面上钻孔立筋),另一端用丝杆焊接穿过模板钢管蝴蝶扣固定,大样图如下:
3.2.5墙体钢筋安装
按常规方法安装墙板的竖向及水平钢筋,遇拉结钢筋适当调整位置。
3.2.6单侧模板的安装
模板采用900*1800*18mm双面覆膜清水模板,设有横竖两道背楞:第一道为50X90mm@150~200 mm木枋双面压刨的竖龙骨,第二道为两根48X3.0mm钢管组合为一组的横龙骨,间距为600mm左右(具体横、竖向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木枋竖龙骨与双钢管横龙骨之间用带蝴蝶卡的定型加工丝杆连接,由于仅为单侧支撑,除槽钢位置有拉结丝杆可以抵抗模板侧压外,其他部位采用三角承力桁架等来支撑,因此该部分丝杆仅穿过模板固定,支设钢管木枋即可;模板吊装安放到位后,将拉结丝杆穿过模板和木楞、上好蝴蝶卡和双螺帽将模板、木楞和双钢管水平背楞拉结牢固,加强模板的整体刚度。
3.2.7压筋与地锚的设置
墙板浇筑时,随着混凝土用量的增加,模板的侧压力及上升引起的浮力不断增加,而底端最大,很容易导致模板的涨开而走模,为此,在浇筑底板及导墙混凝土时,预先留好底端模板固定处的对拉丝杆(距离导墙顶端约15~20cm),在靠近模板安装处设置地锚钢筋,将该浮力及部分侧压力通过拉筋(弯钩拉住钢管)焊接传至地锚钢筋。
3.2.8模板支撑系统的安装
(1)除在模板底端加固外,其余部位的支撑采取设置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斜撑杆(一般≤45度)、承力横杆以及支撑于一端的用扣件锁扣在钢筋地锚上的水平杆构成,因底端模板侧压力较大,在自底部墙板2米墙模支撑应采用斜杆,斜撑杆顶端用扣件与模板横向背楞钢管扣牢,承力横杆一端用可调顶托与背楞横管顶紧,另一端与与靠近斜撑杆位置用扣件与立杆联接,斜撑杆、承力杆通过扣件与支模满堂架立杆连接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受力体系。
(2)斜撑杆在垂直于墙面的平面内和在墙模板竖向高度内设置的道数应根据墙高、墙厚等通过计算设计确定,墙板模板背楞每一道横向钢管均有斜杆或承力横杆顶紧(支护锚桩槽钢上焊接有拉结丝杆的可不设置或间断设置),布置间距同满堂架立杆纵横向立杆。
(3)搭设步骤:先在各地锚钢筋位置处设置横向靠地水平杆,搭设斜撑杆,用扣件锁扣地锚水平杆,然后按楼层梁板要求搭设满堂脚纵横立杆及各水平杆,再在墙模板横管位置设置承力横杆(横杆端部用可调顶托顶紧),最后将斜杆、承力杆与满堂架立杆用扣件锁紧,并搭设满堂架相应剪刀撑。
(4)支撑体系搭设好后,应组织各方人员进行该项支模架及钢筋等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支撑示意图如下:
3.2.9墙板砼浇筑
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按编制的砼浇筑方案进行分层浇注混凝土。
4.结语
本施工方法经过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楼等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有效的解决了因受场地狭窄等周边条件限制不能采用传统的两侧支模施工的墙体模板,解决了单侧支模的施工难题,其施工方法新颖、取材容易,技术先进可靠,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对所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的工程(常规的两侧加固不能实现的),不论地下室层数、墙高、墙厚,均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