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高秀梅 贾秋彦 于大利 张文越 丁兰 任宇婕
[导读] 探究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际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选择90例进行研究,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各45例,将一般护理管理运用于对照组中,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施行对比,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结果: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佳,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佳,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高,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究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际效果,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患者;心内科疾病;满意程度
         前言
         心内科疾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心律不齐、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多属于危重症患者,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除了主要的手术治疗以外,还需要结合一定的护理管理[1]。有关研究显示,心理护理管理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就医心态,缓解负面情绪,达到整体治疗效果[2-3]。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选择90例进行研究,以探究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际效果,具体内容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选择90例进行研究,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各45例。在对照组中,男29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62±2.13)岁;在对实验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为(63±2.10)岁。本次研究将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不配合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且经比较后,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组数据极具可比性。
         1.2方法
         将一般护理管理运用于对照组中,即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并施行一般护理管理,包括口腔、皮肤等护理内容;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因为患有该类型疾病的患者多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当保持耐心,注意语言的表达。与此同时,还应当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病情的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的积极性。其次,要注意患者治疗环境,尤其是要确保患者病房干净卫生、舒适安逸,严格把控好室内温度及湿度,确保患者能够好好休息。最后,还要强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落实好访视制度,通过与家属良好关系的构建,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强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内容包括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并将其施行比较。其中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总体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两个指标的相加。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施行数据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佳,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2.2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佳,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
         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高,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
表2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医学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倘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则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该疾病的的治疗方式多采用手术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一定护理干预,才能够确保患者得到较好的恢复[4]。经本研究数据分析得出,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佳,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佳,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更高,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探究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管理的实际效果,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明璐,梁忠琴.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25):107.
         [2]张炜.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9,25(4):294-295.
         [3]张秀芬,孙慧,何丽萍,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8)567-567.
         [4]赵海伟.心内科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治疗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260-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