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与对比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李永春
[导读] 研究针对胃癌病人早期采用胃镜活检及外科病理检查实施诊断的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胃癌病人早期采用胃镜活检及外科病理检查实施诊断的意义。方法:本院于2019.04~2020.03纳入69例早期胃癌患者开展研究。所有病人均实施胃镜活检,并开展外科手术,术中取癌变组织实施病理学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一致情况。结果:胃镜活检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9.86%;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针对癌变分型诊断一致率为75.36%(52/69)(P<0.05)。结论:胃镜活检在早期胃癌病人中合理应用,疾病检出率较高,但其与外科病理检查相比诊断一致性具有差异性,因此仍需要医师不断提高技术水准以确保胃镜活检临床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胃镜活检;外科病理检查;早期胃癌;临床诊断
         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作为临床常见癌症,主要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进展期出现明显疼痛和体重减轻,晚期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恶病质等等[1]。胃癌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对本病实施准确诊断并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是促使病人预后改善、生存率提高的重要手段。胃镜活检属于临床胃部疾病常用诊断工具,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如何使其诊断准确率提高成为近年来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故本研究将胃镜活检及外科病例检查实施于我院胃癌病人早期临床诊断中,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于2019.04~2020.03收治的69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胃癌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患者男女比例41:28,年龄为37~64岁,均值为(50.54±3.96)岁。
1.2方案
         (1)术前胃镜活检:胃镜检查医师仔细观察病人胃黏膜组织,若肉眼无法对病变组织部位进行判断,则结合病情截取相关部位胃黏膜组织实施活检。胃癌属于凹陷型,活检取溃疡四周组织细胞;隆起型则先将隆起部位除去,再提取胃黏膜基底部、糜烂粗糙处、色泽改变处及顶端组织实施活检;若病变处于黏膜下方,活检取黏膜中央凹陷部位组织;平坦性病灶,活检取病灶周边黏膜皱襞中断处与中央部位组织。(2)外科术后病理检查:本组对象均开展手术治疗,记录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肉眼可见病灶及其周边3cm内范围以0.5cm间隔依次提取病理标本并进行编号,再使用10%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使用显微镜对癌变组织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等情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将两种检查方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胃镜活检检出率、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癌变分型诊断的一致情况[3]。
1.4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胃镜活检检出情况
         本组69例病人行胃镜活检结果得出确诊62例,未检出7例,胃癌检出率为89.86%。
2.2两种检查癌变分型诊断情况
         69例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发现管状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31例、印戒细胞癌11例、乳头状腺癌5例、粘液腺癌3例,胃镜活检与其针对癌变分型诊断一致率为75.36%(52/69),差异显著(χ2=51.450,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检查癌变分型诊断情况对比

3.讨论
         早期胃癌患者主要症状为左上腹不适或隐痛、返酸嗳气及腹胀纳减等,与慢性胃炎症状相似,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使得本病早期准确诊断难度系数较大。胃癌疾病预后情况与确诊时机存在密切联系,若早期即可确诊并实施胃癌根治术等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但若属于晚期发现的胃癌病人,其5年生存率仅在10%~20%[2]。故临床探索科学合理的检查方式促使胃癌早期诊断准确率提高,可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提高。
          临床医疗诊断水平逐步提高,内镜技术发展也日益成熟,近些年临床使用胃镜活检方式对早期胃癌实施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胃镜容易受到取材范围限制,因此只能于部分胃组织内进行取材,选择性相对狭窄;且胃镜视野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胃镜活检时无法为所有病变组织进行全貌检查,同时其对病变组织的完整性判断也无法与外科手术后病理组织切除诊断相比拟。即便是同一位操作医师先后于2个月内对同一位病人开展2次胃镜活检,也可能出现两次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情况[3]。根据孙鹤[4]等人报告显示,胃镜活检在早期胃癌病人临床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不过气相比外科病理检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可通过结合胃镜下实际病变情况进行合理取材方式,促使胃镜活检准确率提高。本研究中,胃镜活检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9.86%;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针对癌变分型诊断一致率为75.36%(52/69)(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胃镜检查中医师对病灶的观察属于动态过程,再加上胃黏膜属于皱壁与立体腔状结构,容易出现忽略情况;而手术病理标本所提取的组织属于已剖开的胃壁组织,并且经甲醛固定后,部分存在轻度凹陷或凸起的病理组织均会趋于平坦,便于观察。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病人采用胃镜活检的方式实施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但是其针对癌变组织分型诊断结果与外科病理检查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临床依旧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进行确诊,但今后应当努力提高医师胃镜操作水平及胃癌早期诊断意识,以促使早期诊断准确率提高。
参考文献
[1]熊晓玲.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73-74.
[2]赵金晶,李化梅.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7):246-247.
[3]李鑫.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诊断的对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17(5):118-119.
[4]孙鹤,黄体政,李洪德.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106-1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