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李红专
[导读] 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作用探讨。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为研究时间段,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为我院产科的55例产妇,在数字编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与实验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胎头吸引助产方法,实验组产妇则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方法方式。对比两种助产方法应用下产妇术中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结果:在低位产钳助产方法的应用下,实验组产妇的产妇术中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比对照组更佳,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期间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方法方式能够促进产妇更好的分娩,保障新生儿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妇;胎头吸引助产;低位产钳助产;临床作用

         对于产妇而言,分娩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大,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阴道助产分娩方式较多,合理的选用正确的分娩助产方式对患者的整体效果以及母婴结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为此,本研究为探讨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在分娩产妇当中发挥的临床效用,以我院收治的55例产妇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置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我院产科的5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在数字编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与实验组28例。对照组27例产妇当中,年龄最大38,年龄最小22,平均年龄为(28.36±4.91)岁。实验组28例产妇中,年龄最大38,年龄最小22,平均年龄为(28.43±4.25)岁。对比两组产妇的基础资料,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所有产妇均为我院确诊接受分娩的产妇;患者的精神状态正常,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患者的各项肢体功能正常,无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2.2排除标准
         精神异常、情绪状态不佳的产妇;多胎妊娠,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依从性差,排斥反应较大[2]。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胎头吸引助产方法:取膀胱截石位,将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头位置,采用电动吸引器或者或注射器进行抽吸,保证胎头吸引器与胎头之间形成约为280-350mmHg的负压。然后对胎头进行牵引,在分娩期间还可以适当的旋转。分娩后,采用常规的阴道双叶拉钩或者无齿卵圆钳对阴道及宫颈检查,是否存在裂伤[3]。
         实验组产妇则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方法方式:取膀胱截石位,对于施术者,左手持钳柄,钳匙凹面朝前,右手置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掌面朝向胎头。将右钳沿着右手缓慢的置入手掌与胎头之间,通过右手的牵引,把钳匙放置在胎头左顶颞部位置处。采取同样的方法将右钳放置在胎头右顶颞部。合并锁扣、牵拉产钳,胎头逐渐娩出。术后同对照组相同,观察产妇有无阴道及宫颈裂伤现象[4]。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助产方法应用下产妇术中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产妇术中情况从产后大出血以及严重软产道损伤的概率来进行分析。产妇新生儿的健康情况从新生儿颅内出血、头颅血肿、窒息以及死亡的概率进行分析比较[5]。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对产妇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产妇术中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情况
         实验组产妇术中情况相对于对照组更佳,出现产后大出血以及严重软产道损伤的概率低,差异明显,效果更佳,P<0.05。
         表一:两组产妇术中情况比较()
 
         
2.2 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的健康情况
         两组数据比较,实验组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针对临床产妇助产方法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在本研究当中,通过对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实验组产妇实行低位产钳助产方法,实验组产妇术中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比对照组更佳,P<0.05,应用价值显著。在胎头吸引助产方法的应用下,很容易复新生儿的头部造成损伤,影响其预后的同时,出现窒息甚至死亡的风险较高,危害性大。在低位产钳助产方法方式的应用下,能够有效的缩短生产产程,通过产钳牵拉胎头,能够更有利于分娩过程顺利的进行,该方法对胎儿头部产生的影响较小,而且在具体应用当中,对于产妇无法用力、胎儿头部内旋转受限、头盆不称;近期实行腹部开刀手术以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以及胎儿窘迫、子宫收缩不全的产妇当中发挥着显著的效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产妇运用低位产钳助产方法方式,能够保证分娩结局,降低胎儿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效果显著。但是本研究收集的样本资料过少,为进一步寻求产妇更佳有效安全的助产方式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金小菊,李延红.低位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及对母儿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18,48(02):21-22.
[2]余昕烊,漆洪波.低位产钳助产术[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8,7(03):144-147.
[3]曾晓明,郭红艳,万虹,等.Kielland产钳“改良牵引法”用于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04):302-303+306.
[4]马永萍,严玲.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86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560-4562.
[5]迪丽奴尔·吐尔逊,苏萍,付亮,等.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2):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