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兰丽亚
[导读] 研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在检验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在检验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102例临床血液生化标本,分析出对血液生化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选取的102例血液生化标本当中有15例标本不合格,经过分析发现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结论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检验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来说,血液生化检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治疗和诊断的依据。但是在血液升华检验标本的过程中,检验结果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不当和时间不当等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有必要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1]。本院对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102例临床血液生化标本。受检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2例和50例,年龄18~73岁,平均(44.6±6.3)岁。所有患者的标本都有我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和检验,操作统一,并且使用相同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检验。受检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全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102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不合格的标本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分析出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102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的不合格标本,并作出分析和总结。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和标本不合格率。
2 结果
         对102例标本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其中有15例标本不合理,所占比例为14.71%,造成这些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有: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等,分别为10例、3例和2例,所占比例为66.67%、20%和13.33%,见表1:

3 讨论
         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取得了较多的进步。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其成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但是在实际检验的过程当中,会因为患者自身病情的不同和检验人员的操作等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所以明确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非常重要[2]。在本次研究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1)采集方式的影响:在采集标本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操作方式和标本准确性有着较大的关联。主要有这几小点:采血的时间:一般采血时间都是早晨,在采血时应该空腹;止血带的使用:采血时需要将肘正中静脉当做采血的部位,个别患者会因血管较细更换位置。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止血带对患者血管进行压迫,压迫时间少于1分钟,如果多于1分钟,会让静脉当中的血流受到阻碍,也就让采集出来的血液标本变得不纯;采血技术:采血技术对检验结果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采血技术水平较低,会让检验结果受到影响[3]。(2)保存方式:如果采集完血液标本之后不能够立刻送检,需要工作人员对血液标本妥善的保存。一般情况下需要让血液标本在4℃中保存,最长保存时间为1周。在温室温环境下保存血液标本,时间应少于4个小时,如果超过4个小时会让血液当中的血小板容积不断的增加,血糖就会降低,而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在检验的时候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3)采血量和抗凝剂的比例: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毕送检之前,应该先将血液标本当中加入适量的抗凝剂,这样可以防止血液在没有送检之前凝固。在不同的血液标本当中,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也有所不同,其中抗凝剂和采血量的比例是一个重点问题。在检验的时候只有抗凝剂的使用剂量和采血量之间的比例合理,才可以保证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在检验的时候所得的检验结果准确,如果不能保证两者之间的比例就会和研究中所出现的2例标本一样,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4]。在本次研究当中,对102例标本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其中有15例标本不合理,所占比例为14.71%,造成这些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有: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等,分别为10例、3例和2例,所占比例为66.67%、20%和13.33%。这说明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检验中,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都会成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相关人员需要在日常操作中注意这几方面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可以使用培训和实践等方式,让其在采集和检验中有更加规范的操作,从而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升。
         综上所述,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检验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瑞娜, 魏利军, 刘春子. 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7):22-23.
[2]叶圆圆, 王薇, 赵海建,等. 我国2017年常规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可接受性的现状调查[J]. 临床检验杂志, 2018, 36(6):467-471.
[3]袁舟亮, 胡安群, 刘海燕,等. 血清中部分生化指标检测对恶性血液病诊断的意义[J]. 安徽医药, 2019, 23(2):304-307.
[4]何俊.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化指标与心理功能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J]. 河北医学, 2018, 24(3):520-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