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6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口腔保健法,观察组给予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及龋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每日刷牙>2次等指标的达标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龋齿发生率为2.72%,对照组的龋齿发生率为7.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综合保健能提高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提高儿童及家长的预防意识,促进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适于广泛推广。
关键词:儿童龋齿;综合保健;预防龋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36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4例,男性患者101例,女性患者83例;患者的年龄在3~12岁,平均年龄为(6.8±1.1)岁;年龄3~4岁54例,5~6岁46例,7~8岁38例,9~10岁28例,11~12岁18例。对照组185例,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的年龄在3~12岁,平均年龄为(6.6±1.2)岁;年龄3~4岁49例,5~6岁43例,7~8岁37例,9~10岁32例,11~12岁24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口腔保健法,叮嘱患儿尽量减少含糖量高食物摄入,饭后漱口,按时刷牙,每天早晚各刷一次,保障每日的刷牙时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1.2.2观察组
观察组儿童采用口腔综合保健法,具体如下。首先是口腔检查。嘱咐家长定期(每3个月)带领儿童入院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新牙萌出数量以及质量、牙齿排列情况、是否出现龋齿等。由医护人员使用探针以及口腔镜等工具对儿童口腔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家长关于儿童口腔清洁的日常行为。检查结束后记录检查及询问结果。
其次是口腔保健知识教育。每月开展1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教育讲座。由口腔医生作为主讲,向儿童及家长普及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儿童须按时刷牙,至少早晚各1次;可使用含有氟元素的牙膏,以预防龋齿的产生,每次使用量以豌豆大小为准,忌过量使用。②在饮食方面,家长需监督儿童尽量少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多进食高纤维、高蛋白食品(如牛奶、蔬菜以及粗细粮等);饮食应按规律进行,不宜过饱或过饥。③饮食过后,家长应及时检查儿童牙齿缝隙,若有食物残留,应使用牙线清理或刷牙。④每天检查儿童牙齿生长情况,如出现牙齿松动,应采取科学的拔牙方法进行治疗,拔牙后须注意观察牙龈情况,叮嘱儿童勿对拔牙处牙龈进行吸允或频繁吐口水,以免造成牙龈出血过多,从而导致“干槽症”。⑤定期检查儿童牙齿健康状况,如出现疑似龋齿,应立即就诊进行检查并采取治疗措施。
最后,向儿童及家长分发儿童口腔保健宣传手册,组织儿童观看以“保护牙齿”为主题的动画片或图册,以增进儿童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向家长分发儿童口腔检查表,并介绍儿童口腔检查的方法以及口腔检查表的使用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儿童的预防达标情况(包括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每日刷牙>2次)及龋齿的发生状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观察组的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每日刷牙>2次等指标的达标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龋齿发生率为2.72%,对照组的龋齿发生率为7.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致病主因是口腔细菌滋生,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须防治性疾病之一。儿童缺乏健康意识,甜食摄入过量情况明显,导致口腔细菌大量滋生。另外,儿童发育阶段体内钙、鳞元素不足,会降低牙齿钙化程度,形成牙釉质,遇细菌侵蚀形成龋洞。相关资料指出,年龄介于3~6岁之间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儿童出现龋齿后会因牙痛导致食欲下降,影响正常咀嚼以及消化功能,加上潜在的大量致病菌病灶,诱发多种全身性疾病。同时,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了解程度不高,未做好儿童日常口腔卫生监督工作,增加了龋齿发生率。龋齿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牙齿生长期间,骨组织牙釉质>90%均为无机盐,牙齿坚硬度、防龋能力与钙、磷、等相关,钙磷比例不合理情况下乳牙钙化程度下降,为龋齿发生提供条件;口腔内部有少量细菌,唾液有洗涤作用,但唾液分泌少加上食物残留口腔时间较长,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另外,儿童无早晚刷牙习惯,饮食习惯较差,导致龋齿。基于儿童阶段龋齿的多发率,突出了口腔保健预防的价值。口腔综合保健属于预防方法,可以减少细菌侵蚀、龋齿发病率。口腔综合保健通过指导家长和儿童刷牙正确方法、口腔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提高了儿童以及家长的口腔卫生认识,提高了家长的监督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口腔习惯,降低了龋齿的发生率,促进儿童正常发育。
根据儿童龋齿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浅龋、中龋以及深龋。其中,深龋将导致病变区域增大,且极易引起牙根炎、牙髓炎以及牙槽炎等疾病。另外,龋齿还容易造成儿童面部发育不对称、颌面部畸形、食欲下降以及说话发音不准确等。因此,应高度重视儿童口腔健康,并及时进行保健和预防。本研究采用口腔综合保健法对儿童龋齿进行预防,明显减少了儿童龋齿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儿童对口腔保健的认识,且获得了家长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儿童实施口腔综合保健预防,能减少时细菌侵蚀,减少龋齿的发病率。因此,应高度重视儿童口腔健康,并及时进行保健和预防。该研究中,观察组的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每日刷牙>2次等指标的达标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龋齿发生率为2.72%,对照组的龋齿发生率为7.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口腔综合保健预防能提升儿童及家长的预防意识,是减少龋齿发病的重要措施,适于在广大儿童中推广和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阶段口腔问题频发,口腔综合保健干预可以预防并降低儿童龋齿,提高儿童口腔卫生效果,规范儿童饮食、刷牙习惯,促进儿童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雯,尚永一,及捷,等.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8,27(6):340-342.
[2]李文静.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探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