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黄趁玲 孟群
[导读] 探究急诊的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患者救治时间以及抢救总有效率产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的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患者救治时间以及抢救总有效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数据库资料进行调取,录入其中符合要求的急诊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录入Excel表格,按照公式法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n=190)与实验组(n=19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患者选择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院内转运时间以及患者抢救有效率进行记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院内转运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而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救治时,配合使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和抢救时间,大大提高临床上的抢救效率,对于临床推广来说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急诊;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临床研究;效果分析
         急诊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复杂,在接触时患者的病情进展严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不仅当保证抢救效果,还应当尽快使患者进入医院完成安全转运[1],患者发病后即使救治及时也很容易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语言功能丧失、意识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如果患者的病症不进行有效控制,或在治疗时出现护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对于患者的机体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而在对患者进行院内的抢救与护理时,不仅需要尽可能缩短患者转运时间,还需要尽可能配合急救工作的开展,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使患者的病情快速恢复[3]。本次研究探究急诊的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并评价临床护理效果,将结果以及方法汇总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数据库资料进行调取录入,其中符合要求的急诊收治的急诊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录入Excel表格,按照公式法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n=190)与实验组(n=190)。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在23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41.9±1.2),有130例女性患者,170例男性患者;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在21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42.7±1.3),有150例女性患者,150例男性患者。
将患者资料录入Excel表格后进行资料分析,我院统计学人员分析患者资料,确认患者资料可比其良好后录入研究(P>0.05)。
1.2方法
常规抢救护理模式(对照组):
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等。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实验组):
在患者入院后,急诊科应当立即开启绿色快速通道对患者进行抢救,并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急诊室内。而在对患者进行救治前,采用APACHEII、急诊患者病理特点、疾病类型、临床生理指标共同修订而成的评估表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别包括0-20(非急症)、21-40(亚急症)、41-60(急症)、61-80(重急症)、81-100(危急症)。
非急症患者在入院前医务人员应当通知急诊科室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并在5分钟之内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负责患者资料分析的医务人员应当主动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并确认患者的相关病史,做好患者的心功能监护,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并在患者入诊后的45分钟内,安排好患者的急救方案和护理方案。亚急症、急症患者的救治时间需缩短至20分钟内,而重急症、危急症患者不进行全身检查,立即根据患者的危急状况进行抢救,以保留患者生命为主要救治目的。并根据医师的意见为患者安排住院。在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同步帮助患者家属办理患者的入院手续,不对患者进行额外的单独入院手续办理。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和抢救时间评价护理效果,同时对所有患者的抢救有效率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在抢救两小时内是否清醒,对患者的抢救有效率进行记录,评价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由SPSS21.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统计学数据处理操作由专业数据统计人员进行,T、X2值分别检验计量、计数数据,确认结果P<0.05则视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院内转运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而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院内转运时间对比
 

3讨论
急诊患者不仅病情较为严重,并且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接受抢救、转运、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恢复[4]。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操作应当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使患者的护理工作获得优化[5]。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急诊转运环节进行进一步优化,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评分,能够使医务人员了解患者在入院时需要接受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现代临床研究显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的应用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患者在进行各个环节的救治时,抢救时间明显缩短[6]。
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来进行分析,发现急诊预检分诊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并快速判断急诊患者的病情,能够对急诊科的分诊工作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中的评分标准按照各评分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共同修订,确认了关于急诊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项目在对患者进行管理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理表现对患者进行评价,能够在一分钟内判断出患者的病理特征以及危重病理分级,它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救治时,配合使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和抢救时间,大大提高临床上的抢救效率,对于临床推广来说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淑云,马灵.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6):122-124.
[2]马瑶,张薇.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急诊危重指数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55+67.
[3]王萍,邓春香,罗新英,陈燕红.急诊预检分诊中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的实施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7):175-176.
[4]温清丽.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脑中风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2):191-192-193.
[5]贾本君,郑运凤.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1):75-77.
[6]高翠红,陆川,曹玉玉,冀秋玲.改良预警评分在结核病医院急诊预检分诊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4):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