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痰浊阻滞型)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余旭凡 姚活 陈香政
[导读] 分析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分析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舒喘灵片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随访6个月,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采用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疗效确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导痰汤;舒喘灵片;窦性心动过缓;护理对策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患者心率水平较低,患者心率<6O次/min,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小,心脏排血代偿量增大,出现气短、心前区疼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刻出现晕厥,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上常采用舒喘灵片作为窦性心动过缓治疗药物,能够控制患者心率水平,达到治疗效果,但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情况明显,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长期治疗。因此,窦性心动过缓临床治疗方法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即分析了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7.84±6.03岁),观察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7.28±5.89岁)。纳入标准:(1)符合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45次/min<患者平均心率<6O次/min,(3)患者无晕厥及黑蒙史,(4)患者年龄区间为25岁-7O岁;排除标准:(1)患者因药物,内分泌、代谢、电解质紊乱所致窦性心动过缓,(2)患者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重度心律失常等疾病,(3)药物过敏或药物不耐受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舒喘灵片治疗,本次研究选择舒喘灵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35)口服,2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导痰汤治疗,主要配方为半夏5克、枳实3克,南星3克,橘红3克、茯苓3克、灸甘草2克,以水煎服,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6个月治疗效果,主要从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两个方面分析,(1)治疗有效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治疗前后病人平均心率变化的绝对值和变化率评价,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显效为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提高2O%或以上;有效为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提高1O%~2O%;无效为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改善不足1O%,甚至加重。(2)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高血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均采用x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对比
         对照组(n=50),治疗2个月:治疗显效4例、治疗有效18例、治疗无效28例,治疗有效率44.00%;治疗6个月:治疗显效17例、治疗有效21例、治疗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78.00%;观察组(n=50),治疗2个月:治疗显效10例、治疗有效25例、治疗无效15例,治疗有效率70.00%;治疗6个月:治疗显效28例、治疗有效21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78.00%;(治疗2个月:x2=6.895,P=0.009;治疗2个月:x2=10.699,P=0.026),经组间比较显示,治疗2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
         对照组(n=50),心律失常4例、胃肠道反应3例、高血压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00%;观察组(n=50),心律失常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00%;(x2=5.983,P=0.014),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部分患者因心理压力增大、过食肥甘厚味,过度伤脾引起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引起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2]。临床常采用舒喘灵片对症治疗,舒喘灵是一种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水平加快,神经传导加速,达到治疗效果。但长期治疗患者毒副作用明显,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情况,药物产生耐久性增加,导致治疗效果降低,不利于患者病情治疗。
         在中医上看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疾病,治疗需以理气豁痰、泻浊通阻为主,导痰汤中半夏具有助燥湿的作用,枳实能够降泄,南星具有祛风痰的作用,加之橘红、茯苓、灸甘草起到燥湿豁痰,行气开郁的作用[3]。采用导痰汤与舒喘灵联用能更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情况,提高治疗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2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导痰汤联合舒喘灵药物治疗明显优于单用舒喘灵药物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采用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疗效确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志勇.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16, 024(010):49-50.
[2]赵志强.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05):817-819.
[3]伊文刚. 导痰汤化裁治疗痰浊阻络型冠心病心绞痛71例[J]. 中医研究, 2012, 025(012):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