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教学在手术室急救技能培训中运用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徐芬
[导读] 探讨分析示范性教学法在手术室急救技能中的运用效果

         摘要:探讨分析示范性教学法在手术室急救技能中的运用效果。主要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方式,针对示范性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首先研究了示范性教学在手术室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随后结合了示范性教学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操作展开分析,并最终得出了示范性教学有助于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可以弥补我国传统教学当中学习中效果不佳的这一观点。
         关键词:示范性教学;手术室;急救技能;培训运用;效果评价
         手术室往往涉及多个学科、且病情重、复杂、变化快等特征,因此要求急诊医生需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急救技能是急诊医师的必备技能,而传统的带教模式往往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新进人员,进修生,实习生接受新技能的吸收能力不足。懒散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培训结果不利。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反复培训增加工作量。如何提高急诊技能培训带教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国内模拟教学目前以训练部分功能水平为主,而很少应用示范性教学教学。示范性教学作为急救知识培训的一种操作手段、还是很好的解决了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与缺憾,它可以及时的纠正学员们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进过不断的完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急救过程中,使其能够更有效应的应对今后工作中随时会发生的紧急状况和突发事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重庆黔江民族医院实习的学生,事先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通过招募,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41名,其中男性18名、女性23名;平均年龄(21.62±1.68)岁;对照组41名,其中男性19名、女性22名;平均年龄(21.48±1.35)岁。两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授课进行带教。理论授课由带教老师应用PPT讲解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病例生理、新进展、注意事项等。急救操作练习应用单项模具进行心肺复苏术、除颤、气管插管等操作练习,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1.2.2研究组应用示范性教学人员的急救技能带教培训
         ①理论授课:带教老师应用PPT讲究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病例生理、新进展、注意事项等。②示范性教学人员培训:在示范性教学人员上,模拟出心跳骤停、心室颤动、呼吸停止等急救情景后,学生独立对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应的处理。操作结束后通过录像回放,带教老师指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在培训前后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和学生满意度。理论考试主要为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操作考核采用示范性教学人员客观结构临床考核评定,包括危机事件快速评估、快速处理、临床操作技能、领导能力及沟通能力等,满分100分。满意度采用问卷星,分别对授课方式、课程设计等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培训前理论、操作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0、0.14,P均>0.05);研究组培训后理论、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2、2.80,P均<0.05)。研究组学生对授课方式、课程设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1、4.10,P均<0.05)。
3讨论
         示范性教学人员能为急诊医师模拟急救情景,学生根据模拟场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操作,而且学生可以轮流进行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操作,在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的同时,学生的临床判断、应变能力等等都得到改善。本研究发现,采用示范性教学人员培训的学生在培训后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带教模式的学生(P均<0.05),这说明经过示范性教学人员的急救技能带教培训,学生的理论、操作均明显提高。此外,采用示范性教学人员培训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高于传统带教模式的学生(P<0.05),这提示示范性教学人员的急救技能带教培训使学生的满意度提高,仿真的情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与国内学者魏宏等[4]研究结果一致。示范性教学人员能模拟多种疾病,生动逼真让学生感受紧急的救治情景,同时存在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不足,在急救技能带教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示范性教学人员不能模拟人的心理,且模拟病例的设计还与设计医师的经验、水平等有关,所以不能代替临床实际[5]。
         纵观我国当前在急救知识普及过程中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PPT教学、教科书形式教学。在奇急救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示范性的讲解进行角色分工,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急救。当然想要取得真实的效果,这种示范性的模拟教学必须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来执行,物品的准备,操作的流程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通过示范性演练,学员们可以更好的将急救流程扎实巩固,对日后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从而避免因慌乱或是判断失误而引起无法挽回的损失。示范性教学作为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的一种操作手段,还是很好的解决了我国传统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与缺憾。它可以及时的纠正学员们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过不断的完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急救过程中,使其能够更有效的应对今后工作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和突发事件。
         随着21世纪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医学水平,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目前的医疗环境下,让医学生直接在病人身上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示范性教学人员的带教模式应运而生。本次研究探讨在实习带教急救培训中的效果观察。通过运用示范性教学提高手术室各层次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从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能积极应对,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其次在带教过程中运用此方法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带教过程也会更顺利,对于实习后进入临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手术室教学大多是传统方法(幻灯形式、讲课形式),通过示范性的教学增加印象,说10遍不如动手1遍.通过实际的场景模拟激发手术室各层次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无形的增加了培训的效果与后期的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示范性教学人员能让学生进行反复操作演练、观看回放,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及临床的应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推荐在学生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薄禄龙,胡宝吉,孟岩,等.危机资源管理模拟教学在麻醉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3):3663-3665.
[2]杨冰香,王爱玲,喻思红.模拟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4):390-394.
[3]段小燕,张丽亚.案例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在口腔医学本科生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7):1092-1094.
[4]邱志军,模拟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7/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