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将本院收治的15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硬膜外给予静脉镇痛,对比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术后6h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h、术后18h、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镇痛前的SBP、DBP、H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镇痛24h后的SBP、DBP、HR水平低于镇痛前,观察组镇痛24h后的SBP、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尿潴留、头晕、恶心呕吐等)发生,但患者可耐受,无需处理。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采用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剖宫产;疼痛评分;不良反应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剖宫产成为临床应对孕产妇难产或是其他紧急情况的主要救治手段,可迅速有效的帮助产妇完成分娩,尽可能保证母婴生命安全[1]。但是,剖宫产是一种有创手段,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产妇术后存在明显疼痛,继而对产妇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影响产后康复。临床有研究[2]指出,在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应用有效镇痛方案,可有效缓解产妇的产后疼痛,可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镇痛方案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现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将本院收治的15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750例患者。观察组年龄在20-36岁,均值(28.34±2.23)岁;孕周37-42周,均值(39.65±1.21)周;初产妇401例,经产妇349例。对照组年龄在20-37岁,均值(28.50±2.33)岁;孕周37-41周,均值(39.49±1.08)周;初产妇398例,经产妇352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剖宫产时,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均在L3-L4部位进行穿刺,12mg罗派卡因稀释到2.5ml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术毕前追加1%利多卡因5ml。两组产妇术后均应用一次性术后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硬膜外镇痛(镇痛配方:舒芬太尼50ug+盐酸罗派卡因200mg+生理盐水共200ml,每小时4ml),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镇痛(镇痛配方:1mg芬太尼+生理盐水共100ml,每小时2ml),根据分组从不同渠道泵入药物,术后常规留置尿管24h。
1.3观察指标
(1)两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18h、术后24h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总分0-10份,分数越高,患者的术后疼痛越严重。
(2)两组镇痛前、镇痛24h后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水平。
(3)术后不良反应(尿潴留、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6h的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h、术后18h、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png)
2.2两组镇痛前后的SBP、DBP、HR水平比较
两组镇痛前的SBP、DBP、H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镇痛24h后的SBP、DBP、HR水平低于镇痛前,观察组镇痛24h后的SBP、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二。
表2两组镇痛前后的SBP、DBP、HR水平比较
3·讨论
人体被手术刺激后,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而这属于术后常见刺激性反应,但却会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导致系统间的双向调节功能受到影响,继而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妨碍患者顺利康复。因此,有研究学者提出,在剖宫产术后实施有效镇痛,可有效缓解部分手术后病人的疼痛症状。但是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固然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3]。
临床有研究指出,硬膜外镇痛可通过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物,获得可靠的镇痛效果。在选择用药过程中,所用药物类型、用量均会对镇痛效果造成影响,继而影响患者的全身疼痛情况。罗哌卡因是临床应用频率最广的一种局麻药物,药物安全性高,药物效果理想。舒芬太尼是一种与阿片受体亲和性腔、镇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药物。联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镇痛中应用,可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继而达到镇痛目的。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硬膜外镇痛,观察组产妇术后12h、术后18h、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镇痛24h后的SBP、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见硬膜外镇痛优于静脉镇痛。
由上可知,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应用硬膜外镇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任怀敏,王卓英,黄丽霞, 等.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和血清内源性神经递质及泌乳素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2):1889-1893.
[2]唐云琳,蒲丽,伍川, 等.静脉注射与硬膜外腔注入地佐辛治疗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镇静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对比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20,36(2):137-140.
[3]刘红珍,侯淑均.硬膜外镇痛联合自控静脉镇痛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3):473-47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