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陈露露
[导读] 观察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完善的急诊内科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LEVF(44.5±1.8)%、HR(75.4±4.1)次/min、心功能(1.2±0.1)级、满意度95.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急诊内科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措施;重症心力衰竭;心功能

         前言:重症心力衰竭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死亡率较高,且患者生活质量低。一旦急性发病,需急诊治疗,方可挽救生命。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有研究指出,实施急诊内科护理措施,效果更佳。本文于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诊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研究样本,观察了急诊内科护理措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43)性别:男/女=25/18,年龄(61.2±7.4)岁。对照组(n=43)性别:男/女=26/17,年龄(60.4±8.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完善的急诊内科护理措施:(1)入院时:当患者入院时,护士需要立即迎接,询问家属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史、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进行安慰,减轻恐惧感,确保其能够与护士配合完成挂号、缴费等过程。此后,护士需要立即掌握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是否立即开放绿色通路急救。若病情较轻,可予以观察,反之则应立即抢救,降低患者死亡率。(2)转运:患者转运的过程中,护士应实施“分工站位法”,需要由三名护士分别位于患者头部、体侧与足部,并负责不同的护理内容,确保能够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减少风险,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3)给药: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给予硝酸甘油降血压,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抗血小板,给药的同时,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4)急救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护士需从饮食、心理、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出发,实施干预措施。应嘱患者减少胆固醇、脂肪的摄入量,戒烟戒酒,预防复发。另外,还应保持心情舒畅,通过转移注意力以及听轻音乐等方式减轻不良情绪。患者的住院环境需保证安静、清洁,保证患者能够拥有良好的休息与康复环境。为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同样较为重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LEVF(44.5±1.8)%、HR(75.4±4.1)次/min、心功能(1.2±0.1)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 1 相关指标对比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5.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 2 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而临床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饮酒、高龄、遗传等,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其中年龄为主要因素,因此,该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1]。重症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具有较高的猝死率。一旦发病,必须在急诊期间给予妥善的护理,方可避免患者死亡。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期间的常规护理方法,强调根据患者的病情给药,虽有助于缓解症状,挽救生命,但患者的心理、饮食等均未得到重视,护理内容缺乏全面性,效果不尽人意[2]。本研究发现,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后,患者的心功能虽然有所增强,但幅度较小。另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有待提高。
         本院所实施的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充分关注了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饮食状况,以及急救的效率问题,将多种护理措施相互结合,共同应用到了干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项护理措施中,入院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早明确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干预,确保抢救的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实施“分工站位法”进行转运,可争取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根据病情给药,可抑制病情加重。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助于确保治疗安全。急救后,从心理、饮食以及环境等方面给予干预,能够保证患者依从用药,妥善休息,以良好的心态治疗疾病,从而改善预后。本研究发现,接受急诊内科护理后,患者LEVF(44.5±1.8)%、HR(75.4±4.1)次/min、心功能(1.2±0.1)级,表明患者的心功能增强,心率下降,病情减轻。本组患者满意度95.3%,与常规护理相比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实施急诊内科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冰霞,常方圆,陈燕.基于JCI标准建立标准化护理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哈尔滨医药,2020,40(01):71-72.
[2]乔亚妮,张杰.“321”健康教育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4):16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