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术后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用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路径;重型颅脑损伤;应用价值
颅脑损伤是指患者脑部收到外部撞击造成的脑部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病情危急,需要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抢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抢救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病情和抢救质量,为提高抢救质量,临床需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给予对应护理措施。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男54例,女44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26±5.13岁),观察组(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73±5.29岁)。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抢救前GCS评分≤8分;(2)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2)患者合并有颅脑病变或其他器官严重损害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分析、生命体征检查、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1.2.1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路径表,根据患者手术治疗进程分类,细化分患者手术治疗的内容以及对应护理措施。指导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路径表中相关护理措施,便于手术室中给予护理支持。
1.2.2术前护理,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准备好手术治疗相关器械,分析患者并状况并给予体位护理和麻醉护理,连接生命检测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1.2.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手术治疗期间配合主刀医师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对应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保证手术抢救效果。
1.2.3术后护理,抢救结束后送入ICU观察,并给予麻醉、昏迷期间的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手术治疗内容和对应护理内容,填写手术文书和手术路径表。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术后GC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患者抢救时间、GCS评分比较均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n=98),抢救时间(34.62±6.27)min,GCS评分(7.16±1.73);观察组(n=98),抢救时间(28.35±5.68)min,GCS评分(9.24±1.64);(抢救时间:t=7.337,P=0.001;GCS评分:t=8.638,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脑外伤疾病,患者容易出现颅脑软组织损伤、骨折等症状,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严重,需要及时给予抢救,缓解患者昏迷症状,抢救患者生命。因此在患者抢救期间给予对应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抢救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内容。
手术治疗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室期期间的护理质量对患者抢救效果影响较大,手术室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措施,通过制定手术室护理路径表,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规范化落实护理内容,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抢救效果,以达到护理效果[2]。相较于传统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清醒,改善预后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
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用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代蕾, 张琳娟, 谢万福.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急诊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024(010):88-90.
[2]彭敬, 王家红, 费广梅. 手术室护理路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效果的观察[J]. 大医生, 2018, 3(Z2):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