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赖娟娟
[导读] 研究重症监护室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5例患者。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甲组采用常规性的临床护理与日常生活照料,乙组在常规性护理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差异。结果:甲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都低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避免出现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大多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护理工作强度大,风险性高。护理风险管理的目标为降低或消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这一护理模式不仅能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能推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有利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对患者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和家属都签署了同意书,分为甲乙两组,各45例患者。甲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平均(48.4±2.6)岁,危重疾病类型为:消化系统10例、呼吸系统6例、心血管系统8例、循环系统12例、外伤4例;乙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平均(52.4±1.5)岁,危重疾病类型为:消化系统11例、呼吸系统10例、心血管系统9例、循环系统5例、外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生活照护,如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提供针对性护理,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主动 与患者交流,并及时提供心理疏导。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优化护理工作的流程,成立专门的风险护理小组,用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当中来,加强健康教育、应急处理、职责岗位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避免在护理过程之中发生不必要的失误。除此以外,通过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的方式,有秩序、有规划的对风险管理制度的实行进行总结与分析,系统地收集各项风险信息与风险隐患,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育考核活动,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2) 提升护士风险处理能力。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当发生风险事件时要求护士认真总结,查找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并共同探讨解决对策,制定预防风险事件再次发生的管理计划。组织护士经常参加心理素质锻炼活动,使其在面对突发风险事件时能保持镇静,避免自身情绪不稳定而引发其他不良事件。
         3)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患者的了解工作的同时,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负面消极情绪。在正式进行患者护理工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不但要在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的领导下做好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工作,也要做好相应的突发情况处理准备,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病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对患者家属所担心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相对完善的应急方案以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在发生突发事情的情况下及时得到对症治疗,在有效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避免患者家属医疗纠纷等现象的发生 。
         1.3 统计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理过程风险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调查后得出,甲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6.2±3.5分,乙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6±1.5分,乙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对比甲乙两组护理工程中风险事件发生数量,详见表1.
 
         3、讨 论
         重症监护室为临床危重患者密集区域,在重症监护室中采用的医疗及护理技术比较密集,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与医疗器械较多,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诸多急救知识,这些特征导致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如何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成为了广大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
         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首先要组建风险管理小组,由小组领导全科护理人员不断完善各项护理风险控制制度与护理规划,并在全员中展开风险控制的宣传。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实施,若发生突发危险事件时,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不良事件。因此,要 增 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通过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增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实施者,护理风险控制首先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风险意识,加强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各种技能培训,从而提高自身护理专业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护理风险防控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强沟通与交流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在实施护理工作中能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明确的护理干预。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能让患者获得更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使患者获得安全保障,也有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本次研究显示,甲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护理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得到增强,责任心及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毅 . 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价值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8):93.
[2]  曾梅英 .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重症监护室的效果观察 [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96-2597.
[3]   荆孝帅,丁飞,杨迪超 . 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7):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