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评价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 刘伏德 徐丽敏
[导读] 目的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评价。方法:2019年1月-6月时间段手术室进行常规管理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对象,2019年7月-12月时间段风险管理的173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管理与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之间护理质量、手术时间、手术室护理缺陷及满意度差异。结果:常规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95.26±3.04)、护理满意度评分(97.94±1.11)高于常规管理组(86.97±9.14)、(90.28±3.28)(P<0.05)。常规管理组手术时间(81.28±11.04)min、护理缺陷2.31%低于风险管理组的(96.98±12.77)、8.33%(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有管理、护理人员自身和手术室环境因素,通过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风险进行改进,能够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实施风险管理;价值评估
         引言
         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对造成这些意外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管理理论,是首先在经济学界进行应用的一种管理理论,并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应用在医院手术室管理当中,主要是通过对可能造成手术室医护人员、患者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提前预防,来降低手术室操作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6月时间段手术室进行常规管理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对象;2019年7月-12月时间段风险管理的173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对其实施手术室内用药护理,设备、仪器监测,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和氛围,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情况,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实施风险意识护理方式,具体为:
         1.2.1规章制度的完善
         医院需要将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表现与个人绩效相结合,例如将个人的薪资、奖金、职称评选以及晋升等与护理工作相联系,并以此进行严格奖罚制度的制定。此外需要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室规章制度展开工作。因为手术室中许多护理工作均是护理人员独自完成的,因此制定严格规章制度是保证手术得到顺利进行、有效避免风险事件、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
         1.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
         每周都必须进行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交流,护理人员提出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问题,集中探讨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处理总结缺陷事件发生的经过、结果以及具体处理方法。定期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促进自身不足的优化与完善,从而实现护理操作规范性的提升,防止发生护理差错。
         1.2.3术中的细节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部分手术由于时间过长,需要及时纠正手术体位,如果摆放的位置不妥当,再加上部分患者自身生理功能不全的因素,导致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压疮现象。根据调查分析得知,在13%~41%的患者当中,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体位不当所造成的,而护理人员在手术当中,需要及时调整患者体委,避免手术过程中各类器械、敷料、医疗用品对患者造成损伤,并且在所有的物品确认无误之后才能结束手术。


         1.2.4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采用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的方法,列举真实的护理纠纷或医疗纠纷案例,总结经验及风险防控措施,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告知护理人员有投诉或纠纷时保持冷静,避免跟患者争吵,减少不必要纠纷。
         1.2.5妥善安排手术时间
         该院骨科、普外科等科室手术较多,为在完成常规择期手术同时,减少急诊手术对正常安排手术的影响,防止护理人员发生准备慌张情况,手术室需准备一间应急手术室,以使急诊手术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避免因手术延误影响手术效果。
         1.2.6具备风险预防意识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及时防范其管理风险,认真处理危机事件,属于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对此,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关于预防护理风险知识内容,整个护理过程,针对风险操作需要具备较强应对能力。强化风险预防意识,尽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健康,是确保整个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使命感。
         1.3指标观察 
         护理管理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项目主要包括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物品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无菌管理等,各个项目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情况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获取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均输入SPSS22.0软件中,实施分析和处理,以%代表计量资料,采用χ2开展检验,以(_x±s)代表计数资料,以t开展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手术时间、护理风险低于风险管理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为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就诊的都是病情危重患者,加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繁杂,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均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一旦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风险意识不强,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加以培训、指导,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提高科室间沟通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是一种全面贯彻“培养风险意识、识别风险因素、健全管理体系”为管理理念,打破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只限于调查区间、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及缺少可行性,同时对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促使工作调配及人员支配上出现不平衡,最终导致低年资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甚至推卸责任的情况,大幅度降低了整体护理质量。而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没有终点,且对工作内容上的不断改进、评价、培训及考核中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安全事件,从而提升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质量,做到真正为患者实施预见性风险防范管理。该文通过对该院手术室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即通过构建小组,由护士长负责阶段性组织护理人员对于防范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培训与学习,通过相互经验分享中,提供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有效避免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同类错误,结合护理人员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全面提升手术室风险管理效果,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本研究结果数据说明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对于风险防范意识更高,且风险防控能力更强,能够针对潜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获取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同与好评,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可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可缩短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晓棠.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9,6(31):178-179.
         [2]郭巧娇.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方法的效果及安全影响[J].饮食保健,2019,6(38):228.
         [3]李晓梅.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25(33):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