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韩国平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韩国平
[导读]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城市建设更加具体化,信息技术的融入,对城市规划设计的仿真模拟、城市建设的管理与监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模拟修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淮安市淮阴区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城市建设更加具体化,信息技术的融入,对城市规划设计的仿真模拟、城市建设的管理与监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模拟修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随着智慧城市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对大数据、BIM技术、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平台运营维护工作的改革创新,换言之,城市规划设计和智慧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如何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城市规划体系;智慧城市建设
        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也促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如何让新型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大众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课题。现如今,很多城市规划建设者逐渐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不断将各类新型社会科学技术与城市规划设计进行融合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设计发展。基于此,本文为了使得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规范化、有序化、合理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特对城市规划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及相关技术进行论述,最终为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发展奠定实证基础。
        1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分析
        理论上,城市建设应以城市规划为参考和依据,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社区、街道、城市广场以及景观绿化等,在具体实施中,城市规划往往被随意改变;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化和动人的故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很多文物古迹以及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给城市留下了不应有的遗憾;城市规划建设改变了城市的市容市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施工中产生的噪音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废弃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增多,严重污染环境,虽然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各种规定流于形式。
        2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思考
        2.1集约化与灵活性相结合
        智慧城市强调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实现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资源,但盲目追求参与和参与也将失去建立网络的灵活性。因此,在计划行动时,我们需要了解冷凝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例如,在接头结构和移动基站的参与,就必须避免在同一地区建立一个便携式单个操作员的基站,并尽可能相同的区域中,如果资源允许和环境条件必须尝试创建以不同的格式的多个基站载波。基于这个原理,在车站宏基移动基站布局的部位,根据诸如边界速度,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结构的功能等的因素,第一业务模型模式,则需要业务模型考虑到相应的公共使用率地址,最后确定计划区域内的多个宏基站合理。


        2.2重视公众的需求,建立完善面向公众的服务信息化平台
        根据智慧城市的需求,公众是城市规划的主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基于此,城市规划应以公众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城市建设应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契合,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信息化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面向公众的服务信息化平台,拓展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渠道,鼓励公众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与决策,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提升公众对城市规划创新的参与度,优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社会环境,运用大数据优势对所获取的群众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选择最佳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品质。
        2.3智慧应用层
        智慧应用层,顾名思义则就是指智慧城市在功能发挥方面的发展,其所涵盖的应用往往涉及到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等内容方面,并且为了能够更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需要,该智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组成结构同样注重创新与迭代发展。智慧应用层与能力平台层以软件为主,其对于城市详细规划的要求主要体现为数据中心规模以及专网规模,该部分在基础设施层规划时通过预测模型的方式体现。其次,要最大化保障信息基础资源预留,要求规划设计单位多接触前沿信息技术,能够把握信息技术对于各类资源需求变化的发展趋势,从而能够将城市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相结合。
        2.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创新,但要把居民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对于生态、技术以及社会等影响城市规划的各种因素,应从长远利益考虑,统筹规划,把城市的经济状况、环境因素、社会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等都作为城市规划的考虑的内容,全面分析,保证城市规划体系的正确性,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规划在智慧城市大背景下,进行不断创新的同时,更应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重点保护的河流的人工河道设计中,应以原有的自然堤岸曲线为基础,合理进行绿化设计,加强对河岸的水土保护,把人工建造和自然景色相融合,既调节了沿岸的气候,又美化了周围的环境,对防风固沙,抗洪排涝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城市的安全稳定。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应把人文因素纳入其中,并调整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将设计方案和公众的反馈以及考察的资料相比对,广泛听取群众的建议,分析论证,加以修正,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促进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立有助于可持续城市发展,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智能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相结合,这将有助于智能城市向标准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能够进行一系列国际标准测试,以建设智慧城市,实现“让城市的发展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丁雷,薛斌.智慧城市社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9(3):122-124.
        [2]赵亚星,王红春.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143-145.
        [3]顾一弘,徐进,王永利.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J].上海信息化,2018(12):24-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