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张慧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慧
[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电能作为人们每日必须使用的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身份证号码:32062119790802xxxx
        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电能作为人们每日必须使用的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能够极大地节约生产成本,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电力资源的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因此,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促进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引言
        伴随着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智能电网利用传感器与测量技术等实现了电网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就智能电网的特点来看,其具备了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等特点。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用电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同时,对供电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在推进电力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要重视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1智能电网综合分析
        智能化电网这一理念,首先是美国提出的。美国政府通过将建设智能化电网作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策略,希望能够推动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智能电网是由输电系统以及自动化配件组成的电力系统。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应用先进的测量传感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确保电网运行的运行可靠性。通过传递有效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电力服务。从长远来看,建立智能电网是最经济的选择,中国的人口数量较大且能源分布不均匀,因此,只能通过智能电网建设,从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系统,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项因素,要保证电网运输质量,同时也要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天气以及环境会对电力的正常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应当确保电网的稳固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电网的耐用性以及实用性,确保电网在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在全球资源十分紧张的背景之下,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十分重要,因此,智能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优化,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2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特点
        2.1兼容性
        所谓兼容性,主要是指智能电网构建过程中的匹配度问题。实际上,科学高效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兼容性,采取分布式发电电源,配合一些可再生的能源,不但能够优化电源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良性互动,还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电力需求,达到拓展增值服务的效果。
        2.2经济性
        智能电网既包括了电力的下行以供用户生产生活使用,也包括了电力的上载,将用户产生的多余电力输送给其它使用者,其应用有助于用户减少对于发电厂的依赖,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社会居民的生活成本。此外,需求和供给交互式模式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能源提供,并且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提供和供给,从而确保整个市场得到持续稳定的运行和发展,也是其经济性的重要体现。
        2.3安全性
        以往电网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范围的停电事故,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避免避免电网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同时避免恶劣的环境影响电网输出的稳定性。通过智能化功能的有效应用,为供电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3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3.1应用于用电环节
        智能电网在用电环节主要采取智能化配置的方式来参与系统管理,通过智能化小区来实现用电的合理分配。在该过程中,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合理规避掉大量的问题,包括用电过程中信息处理与采集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偷电等问题的出现。

此外,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的用电需求进行电力分配,从而很好的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用电实际需求,并以此作为阶梯用电的标准,不但能够实现资源与能源的合理调配,更可以为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电网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与条件。同时,在客户用电过程中,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实现自助续费,降低收费工作人员的工资成本与企业压力。
        3.2发电环节
        在发电环节,智能电网的良好兼容性使其对于任何来源的电能都能够实现顺利接入,有利于多样化电力生产方式,同时也使不同地区的能源能够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通过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既能保障各种电能对智能电网的接入,也减少了传统电网中因转换而发生的能量损耗。
        3.3变电环节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电网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而将机电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确保智能电网变电环节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充分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将机电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避开传统电网对于变电模式的相关要求,确保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也能够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优势,在信息采集以及通信协议的过程中,能够确保每一项环节充分与变电环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变电环节自动化的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将机电工程应用与其中也能够突显智能电网的自我诊断工程,通过对变电系统的相关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以及分析总结,最终达到提高智能电网稳定性这一最终目的。
        3.4应用于输电环节
        输电环节主要与用电压力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东部地区整体建设水平较高,对于电量的需求量也相对比较大,为了提升电网构建的可靠性与兼容性,需要应用一部分机电工程技术来实现科学发展。首先,特高压直流电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交流电网的区域协调,不但具有长距离输送优势,还可以在较低成本下进行普及,效果不错;其次,在特高压输电网构建过程中解决电力吸纳相关问题,通过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要求,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5直交流电相互转换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危机成为全世界都在探讨与应对的问题,这也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发电不稳定、地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等问题。智能电网中直交流电相互转换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电能传输。智能电网的传输电能主要分为交流电与直流电两种。交流电可分为恒频交流电与变频交流电。因此,直交流电相互转换技术的应用能实现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的相互转换使用,确保高频开关电源在计算机设备上的正常使用。
        3.6机电工程技术在变电环节中的应用研究
        对于智能电网建设而言,它与传统电网的最大区别在于智能化和信息化,而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智能电网变电环节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确保其发挥自身实质性作用。由于机电工程技术主要是建设智能化电网,所以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避开传统的变电模式和要求,一方面确保电网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优势。另外,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化变电中的应用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信息采集、通信协议等,它可以有效促进各项变电环节工作的有效结合,使变电环节自动化效率更高,同时它还具备自我诊断功能,可以对变电系统状态进行有效检测和分析,以达到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各种新型的机电工程技术,诸如能源转换技术,电能质量优化等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广泛,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从而推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斌,王子淳.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12):166.
        [2]于刚杰,姚娜.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7):179.
        [3]李倩云,侯志伟.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1):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