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020319870904XXXX 黑龙江辉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迅速,道路桥梁工程关乎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社会各项生产建设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软土地基处理是道桥工程中的常见内容,如果处理不得当,会造成后续施工的停滞,严重拖延施工进度,甚至还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引发一系列施工事故。因此,在提高道桥工程质量进程中,强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详细探讨目前我国软土地基处理环节中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切实改善道桥施工中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出现的问题,希望能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
引言
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助推了我国道路桥梁项目工程的建设。在市场经济中,道路桥梁作为各个城市连接的重要枢纽,关系着交通运输行业的正常通行,并且牵动着通行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等。这几年,随着道路桥梁建设数量持续增加,人们高度重视道路桥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对软土地基处理。软土路基对道路桥梁具有致命性破坏程度,既影响道路桥梁的结构,并且对道路桥梁中通行的过往车辆造成恶劣威胁。故此,亟待加强道路桥梁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保证道路桥梁的安全,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
1道桥工程中不处理软土地基的危害
首先,软土地基容易引发沉降问题。一旦降雨量较大,或者在较深处的地下水渗透作用下,质地较为松散的地基很可能出现沉降的情况。地基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地基不稳,其支撑效果将大打折扣,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稳固性,甚至造成道桥的坍塌。其次,从桥梁的压实度角度来看,软土主要结构是松散的砂石,土层稳定性十分不可靠。在道桥施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地基的压实。基于软土地基的组成特性,压实工作难以进行。此外,相比于其他正常的地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要大得多。道桥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在降雨量充沛的季节,桥梁受到雨水的冲刷和侵蚀,这显然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最后,目前阶段,道桥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施工材料是沥青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本身具有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软土地基的成分结构也容易改变,桥梁道路表面容易出现硬化的情况,使得质量验收不合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
2.1软土地基表层排水法技术
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表层排水法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技术法,主要是按照软土地基中水分含量进行设计方案,目的在于排出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并保证地基结构整体稳定性。借助于表层排水法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降低软土层中的水分含量,并且能够提升地基结构稳定性。一般来说,表层排水法主要在水分含量高、土质条件好的软土层中应用范围较广,基本步骤为:首先,结合道路桥梁的施工要求合理设计表层排水方案,挖取排水沟进行排水;其次,若软土地基中水分含量过高,可以利用抽水泵抽出水分,降低土层中的含水量,保证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2.2粉喷桩加固技术
粉喷桩加固技术适用于地基沉陷要求严格的情况中,大、中、小桥梁通道、涵洞、桥头中。例如,在某高速公路桥头软基处理时,技术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针对粉喷桩处理地段进行了沉降观测和数据分析,发现桩间土沉降较桩顶大,地基土孔隙水压和荷载增加成正比,并确定了其中的技术指标:粉喷桩的距离需要控制在1.3-1.6m,钻機进钻速度需要控制在1.6-2.2m/min,在遇到硬地层时稍微放慢速度并加快速度后提钻,在喷粉搅拌的同时适度调整喷粉压力,避免出现堵管问题影响喷粉,并利用自动装置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圆满完成了工程施工。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有效地控制钻机喷粉高程,下钻深度,保证粉喷桩长度,不得使用不具备粉体计量装置的喷粉机,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复查,确保粉喷桩搅拌均匀度和成桩直径满足相关要求,重点检查其直径磨耗量。
2.3砂垫层堆载预压
该种施工方法比较适合于软土裸露在地表、软土底部位置埋深3m以内和填高不超过6m的道路路段;软土底部位置埋深在3m以内的,不适合采用换填法进行处治的道桥路段也可以采用该种技术工艺。实践中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对基底铺筑部分进行彻底清理,使其能够符合要求,并且选择合适的水稳材料,进行分层铺筑以及压实操作。其中,应当超出路基边脚大约50-100cm,同时其两侧采用厚度为30cm的粘土封层进行处理。对于砂垫层而言,应当利用无杂质中砂以及粗砂进行施工作业,其含泥量应当控制在3%以内,细度模数至少2.7。在此过程中,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避免出现砂污染问题,对于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应当及时进行换料重填。
2.4高强度的夯实技术
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施中,施工单位可以应用高强度的夯实施工技术对存在的地基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施工单位还应该应用强度较低的施压管理方法夯实地基,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应用强度低的施压技术不能有效增强整体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对后期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没有帮助,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应用高强度夯实技术,目的是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该项技术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夯实设备,聘请能独立操作夯实设备的技术人员,但是施工单位在应用高强度的夯实技术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展软土地基处理工作耗费的施工时间较长,施工工程量较大,整体施工成本随着施工作业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所以施工单位要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之前先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状况,保证后期应用高强度夯实基础处理地基以及提高地基处理的效果。此外,施工单位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检查地基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以此提高整体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为行车和行人提供安全保障。最后,施工单位应当积极研究市场上处理软土路基的相关技术,并与外部的设计单位合作,借助设计单位的专业设计技术设计出处理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案。
2.5软土地基挤密法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挤密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在处理软土地基时,通过夯实软土地基,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与密度,使其满足道路桥梁施工要求。在运用挤密法夯实软土地基时,考虑到地基土层的不断下沉,因此需要借助于其他土壤材料加以填充夯实。与此同时,在开展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应该对软土地基进行钻孔,并发挥桩孔作用,挤压软土地基的两侧,保证土层稳定性,然后进行回填桩孔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一般来说,开展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时候,必然将面临着软土地基处理是否科学的难题。一旦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错误,便会造成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与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科学运用十分必要,应该进行重视。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需要事先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考察工作,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通过此项举措,不仅可以延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而且确保了出行的畅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强明.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1):275.
[2]闻新星,肖可.探究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4):676.
[3]郝志湘.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5):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