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新建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然而,有别于传统建筑方法,装配式建筑工程工业化程度更高,涉及较多的吊装作业与机械化安装,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新型施工环境下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0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推行装配式工业化建筑施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陆续出台了大量关于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指导规范[1] [2] [3],国内专家学者也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4] [5] [6]。但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的相关理论还不是很完善,对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安全风险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再将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其具有生产速度快、工程季节影响小、节省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并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符合时代要求。但由于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安装带来的变化,给装配式建筑的安全风险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施工安全风险概述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不同于以现场浇筑为主的传统建造模式,新型的建造方式尚处于不断摸索和发展阶段,如果不能准确识别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必将对工程的顺利展开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项目实践,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人为因素(例如,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预制构件吊装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技术因素(例如,由于装配式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吊装方案机具选择不合理等导致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制构配件因素(例如,由于预制构件生产尺寸上的误差,构件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施工安全事故。);市场环境因素(例如,由于前期设计不合理,导致后期施工吊装作业安全事故。)。
3、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因素,我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和深入工程一线实践的方法来找出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解决和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3.1人为因素
与传统施工作业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需要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然而,目前装配式建筑工人主要还是由传统的施工作业人员构成,几乎没有对装配式施工技术进行过系统学习。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工人人为造成的风险,需对施工作业人员加强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培养安全意识;另外,针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人员,应加强技术学习和相关知识储备,能按照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责任体系。
3.2 施工技术因素
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吊装、安装是装配式建筑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具备的这些特征给装配式建筑的安全风险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管是前期施工方案的制定还是装配式节点部位连接的选择,只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才能排除由于施工技术不到位所引起的安全风险,因此,在当前建筑业发展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装配式建筑专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研究和学习。
3.3预制构配件因素
经过深入各企业调研和走访,我们发现,由于预制构配件的质量缺陷导致的装配式建筑安全事故较多,问题主要出自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目前,大多数预制构配件生产企业的产业工人往往直接来自传统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其缺乏装配式产业工人应有的工程技术能力,导致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和构配件制作质量不高,施工安全隐患不断。在建筑工程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预制构配件生产企业应始终坚持把持续有效的提高产业工人的生产技术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培训合格再上岗,这是保证预制构配件生产质量安全的关键。
3.4市场环境因素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但该产业涉及范围极广,从规划、设计、预制构配件生产、运输以及现场吊装施工往往涉及多个企业单位,彼此之间需要充分的交流沟通和资源共建共享,主体之间配合难度大,实际效果不佳。为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需要各单位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投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积极性,共筑装配式工程施工安全防线。
4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摆脱传统建筑方式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促进建筑绿色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可以说,装配式工业化建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住房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由之路,随着对装配式建筑的深入研究,全面系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将逐步建立,以满足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廖礼平.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策略[J].企业经济,2019
[2]张聃.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
[3]王威.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J].丝路视野,2018
[4]容立荣.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5]张启志.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J].钢结构,2018
[6]王华丽.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
基金项目:2019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教育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560-08)
作者简介:向强(1984—)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工程师/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