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 杨华文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杨华文
[导读] 摘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赖于国家的国富民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
        泰安建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赖于国家的国富民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建筑行业受冲击力度较大,人民谋取幸福生活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家,而这个“家”就是住房。随着人民对住房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建设的开展难度也随之提升。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施工时间、施工成本等,还要结合业主的住房需求做建筑技术调整。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
        我国政府将关乎人民生活的每一件事都当作大事来办,住房建筑自然是大事中的大事。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是与住房质量直接挂钩的,在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且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就是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混凝土凝结后出现裂缝的原因包括:浇筑分批次引起断层、结构沉降差、混凝土自然收缩、温度湿度等。如果不积极的对这些不良因素做出有效性的举措,很有可能为建筑工程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这些隐患发作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危害,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中要彻底的清除这些隐患。清除隐患的主要方法就是浇筑结构时留出适合的宽度,凝结之后在进行混凝土带的浇筑工作。
        1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的有效作用分析
        1.1有效降低建筑整体结构的沉降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哲学中较为著名的学术论断,然而在如今的世界发展中,是住房需求量增大与建筑面积有限决定上层建筑的建设。走进都市,如今的建筑楼层是越建越高,甚至有的建筑中层还可以通轻轨和地铁,这就是中国建筑突飞猛进的产物。传统的施工中存在较大的结构沉降,对于低层建筑而言,结构沉降差对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是那么明显,但也需要尽可能降低沉降差。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沉降差过大,会引起建筑整体结构裂缝,建筑工程稳定性因裂缝存在而降低。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对建筑各结构进行分离式浇筑,所谓分离式浇筑就是将建筑结构相衔接的部分先预留一定的缝隙,待到浇筑部分的混凝土凝结且混凝土收缩变形达到极致之后,再对结构间的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后浇带施工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建筑结构就能趋于完整连接。
        高层建筑向上施工的过程中会给已经建好的楼层增添压力,一层一层的累积使得地基承受最大的压力。因此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地基沉降或其他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所具有的分层次、分阶段浇筑能够行之有效的减轻结构自身易出现的沉降,同时也减少了建筑整体的附加压力。如今,在建筑工程中往往是在建筑整体完成沉降之后,再应用后浇带技术浇灌结构间的预留缝隙,如此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够得到较大的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是降低结构整体沉降差的有效举措。
        1.2有效解决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收缩裂缝问题
        建筑工程中可以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因素有许多,温度变化是比较显著的一种影响因素。混凝土结构在常温下的凝结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整体结构还会在温度的影响下出现形变。混凝土结构的形变程度也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的变化可谓是时刻都在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变化。凡事与物都有其所承受的极限,混凝土也有。当整体结构形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内部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作用力。这股作用力使得凝结后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而后浇带技术在混凝土结构间预留的缝隙为混凝土结构形变提供变化的空间,使得这种混凝土自然收缩与温度引起的收缩对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所造成的危害大大减小。
        2探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的设置方式
        2.1建筑工程后浇带设置中需注意的问题
        (1)根据工程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后浇带宽度及间距
        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施工图纸选择合适的宽度及间距,宽度及间距的选定使得工程项目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且项目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也受到相应的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紧密程度。

从大量的工程项目分析中,要在建筑结构体中每隔30-40米的距离设置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接缝。后浇带留置接缝的宽度主要有800毫米、1000毫米、1200毫米三种。综上所述的这些留置距离与接缝留置宽度可以为我们在实际施工中提供数据依据,帮助我们建造出优质的工程。
        (2)需找到后浇带的最佳位置
        找到后浇带的最佳位置对后期整体混凝土浇筑来讲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足以保证施工效果和施工质量。后浇带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即凹形缝、凸性缝、阶梯缝和平直缝四种形式,这就要求建筑工人在建筑工程中要先经过对建筑整体情况的考察,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后浇带形式。后浇带方式的选择需要在精确的工程测量、项目考察与分析之后确定。虽然工序较为复杂,但是为了建筑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建筑结构做出合理的分析考量,选择出最适合的后浇带方式。如果,建筑要求书中指明了后浇带方式,则施工过程中便不用再对后浇带方式做出选择,按照建筑要求进行施工即可。如今大多数建筑施工时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因此为了减缓混凝土施工的弊端,选择后浇带最佳位置时要选取混凝土整体结构受力最小的地方,如此便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进行,还能在不断的使用后浇带技术中,将其优点放大并做出发展与创新。
        (3)牢靠掌握后浇带技术中的其他形式
        后浇带施工技术所包含的四种形式都对整体的建筑有积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中要求施工技术人员通晓后浇带技术所包含的这几种重要形式的使用方法,避免由于对技术掌握不牢靠而造成实际施工中的技术使用困难。通过对其他形式的掌握,帮助技术工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整体结构灵活的运用。
        2.2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做出具体分析
        (1)设置后浇带的施工模板
        在建筑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模板设置对整体建筑项目的开展至关重要,模板设置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条件。同时,它也是后浇带技术使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建筑依据,基于后浇带模板设置对建筑整体的作用,施工人员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后续的施工中,还要继续关注后浇带模板的设置,观察到后浇带模板的设置形式。精准有效的施工作业需要在观察后浇带模板设置下才能进行。
        (2)后浇带施工需注意时间
        后浇带施工在建筑项目开展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确定建筑结构混凝土凝结收缩之后,要及时开始进行后浇带技术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时间的延迟或提前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注意提高技术工人的时间观念,在最恰当的时间施工。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要对使用后浇带技术中,因时间而导致的施工问题做分析和解决。在具体施工中根据不同的留缝空隙与后浇带设置距离,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在建筑设计单位没有对后浇带混凝土建筑做出具体的要求时,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在建筑设计单位对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提出要求时要按照要求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清理施工缝中的异物,防止因异物存留而造成接缝粘结不牢固。
        3结束语
        革新施工技术已成为了必然的举措,我国建筑行业因革新技术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施工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成熟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前提条件。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广泛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来解决钢筋混凝土分批次浇筑后易产生裂缝且易使有些部位较为薄弱的问题,该技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我们需要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来提高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戴金斌.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6):114.
        [2]巩慧健.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44):23-24.
        [3]黄兆文.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 科技视界,2014(10):117+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