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基处理新技术分析 肖永华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肖永华
[导读] 摘要:地质地基一般具有承载力强,稳定性高,抵抗变形能力强并且具有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身份证号码:13068419880226xxxx
        摘要:地质地基一般具有承载力强,稳定性高,抵抗变形能力强并且具有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在自然的地基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就可以利用地基处理技术提高地质地基的承受能力,维持地质地基的稳定;减少不良地基的压缩性借此来增强地质地基的安全性,防止由地基下降特别是受到冲击作用所产生的不良沉降。下面根据不同的地基类型做出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引言
        除了上面提到的对地质地基的要求,在实践中往往还要求地基满足透水性和液化一级特殊土的相关要求,地基处理的本质是地基加固,通过将土质由疏松变得厚实,降低土质中的含水量来实现对地基的加固。但是尽管面对相同的加固原理,工程实践中有很大不同的加固方法,面对这些不同的加固方法,要合理选择,综合形成合理的加固方案,否则在造成工程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构成成分主要是粉粒,具有结构空隙大,垂直节理明显,黄土中含水量小时可以直立但是含水量上升就会开始范围的倒塌,出现沉降的特定。判断黄土的湿陷深度一般以数值5-8cm为标准。厚度低于这个数值的黄土一般湿陷性不严重。在实践操作中,湿陷性黄土的不连续、呈层状相间分布,另外,根据上面的土层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如果进水是否会出现显著的附加性沉降可以将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因此处理湿陷性黄土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处理方法
        垫层处理法湿陷性黄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不足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在施工时,可以考虑将湿陷性黄土基础以下的软土层挖出,换成压缩性和透水性比较好的材料。这种方法一般可以直接在本地选取换取土质,工程量小,节约时间和资源。在选取换取的土质上要注意选取类似工业废渣那种比较密实且容易获取的材料。另外,从施工的效益角度考虑,这种方法最好用来处理在浅层的地基,因此除解决了湿陷性黄土的问题外也可以用来解决膨胀土的问题。特别应用在渠道、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垫层法处理法可以将渠道中的湿陷黄土有效清除,之后利用其他材料进行填充,形成新的垫层能够明显减轻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增强工程的承载能力。在不同的垫层材料设计中,要对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情况和选取的垫层材料以及实际的施工工程对垫层的综合参数进行考虑。挤密桩施工一般应用在地下水位的湿陷性黄土处理中,它要求在布置桩孔位置时看到桩孔成型后将湿陷性黄土中的含水量提到最高,根据湿陷土的特点一般采取逐层填充到工程高度,通过这种方法让桩体形成对周围的挤压从而使湿陷性黄土获得密度得到强化。
        1.2强夯法
        强夯法又被称为重锤处理法,它通过提高重锤的高度,利用重锤下降的冲击力对地基进行重击与振动,利用压力和冲击力压缩土壤中的缝隙排出多余的空气和水分,进而提高地基的密实度,重新排列土壤颗粒,固结土壤,减少土质的液化状况。

这种方法施工费用低,设备和工艺简单易得,但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的线路和管道进行事先勘探了解,在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停顿,用来消散压力,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复查,对于未达到标准的要进行补救的处理办法。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强夯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适用的施工案例,避免造成湿陷性黄土处理结构不当,在利用重物对地基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要先进行试夯,不能盲目参照其他工程项目的施工参数,这样会给地基埋下不良的隐患。在选取施工人员时,要选取经验丰富,知识技能到位的施工师傅,能够根据不同土层的含水量差异实行不同的处理办法,让工程的实施达到最好的效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的在实际施工中注意细节,保障施工的质量达到施工的目的,实际的施工中对处理方案要谨慎的设计修改,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检查,有关施工部门要进行主动的检查,结合具体的工程设计出一套最优的地基处理办法。在进行夯实地基时,可以利用信息处理技术提前模拟测试地基的夯实方案是否合理。
        2.2垫层法
        灰土是垫层施工中的一种主要材料,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处理办法。在进行实际工程时与原有的表层土进行换填,不能直接填入三七灰土,确保与土质的吻合性,防止处理后地基出现结构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合理计算灰土比例,灰、土的比例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后续地基结构的不合理;回填灰土时要关注含水量,对回填土含水量进行洒水均匀度进行测量。
        3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满足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我们大致可以将施工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作为一个工程的承力结构,对承力的要求不言而喻,不同的工程对地基的承力要求不同,有些天然地基本身就可以应对工程的承力要求,这些地基不需要人力的干涉,例如像岩石碎石土一类密度好,不易变形的土质层,但在这种地质状况下也存在不足以承载工程负荷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人力的加固,这种经过人力加固后的地基就称为人工地基,除了天然地基由于负荷量的原因被加固成人工地基的情况,还存在一些地质状况不适合工程减少但是土质好的土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加固地基的情况适应工程建设。
        4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工程建设已经不局限于民用建筑物,为了便利生活,配合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高速公路和规模宏大的工业建筑参入到工程建设中,面对复杂的地质地貌,如何为不同的工程选择合适的地基成了难题,与其耗费心力选择地基种类,不如借用新兴起的技术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地基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解决工程规划难题又可以保证建筑安全,减少地基隐患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汉龙,赵明华.地基处理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01:96-115.
        [2]张丽,王恒宝.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04:50.
        [3]孟争光.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价值[J].山西建筑,2018,4422: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