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与防汛措施经验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刘龙德 赵俊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和社会对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防汛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关乎防汛安全和城市发展。
        山东中建八局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和社会对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防汛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关乎防汛安全和城市发展。主要针对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与防汛措施经验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防汛措施
        引言
        当前对水环境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同时对人们的生活基本保障有积极的影响。当前我国在对河道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以及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同时也违背了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原则。所以,对河道整治管理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加强相关的资金力度投入,保证在管理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良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和防汛的意义
        河道治理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清理河道淤泥、扩宽河道。运用平台加斜坡护岸或“丁”字拦水坝加斜坡护岸的方式整治河道,可确保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能增强河段的防汛排涝能力,有效降低洪灾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地维护岸坡稳定,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通常还会开展附属设施建设工作,打造出集绿植、公园于一体的河道景观,还可以在堤顶修建人行步道、植物隔离带与护坡植草等,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休闲的宜居环境,在提升河道水质的同时,也能实现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节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2河道治理的原则
        河道治理最关键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任何地方的河道管理和防汛工程建设都必须要立足于流域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之上,杜绝以各种理由占据河道泄洪出口,对于肆意占用河道违规建设的工程要依法拆除。运用科学手段制定管控方案,加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幅员广阔,河道所处地形和生态环境复杂,要充分结合当地河道实际情况设计防汛工程,在安全性有保障的情况下,突出经济性能。同时,河道治理最好采用生态手段,符合环保要求。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可以因地取材,建设工程用料均考虑从周边获得,施工尽量契合地形特点,避免产生过多人为痕迹,降低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河道生态环境承载力,增强其防汛功能。
        3河道防洪存在的问题
        3.1环境污染程度较大
        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水而建的城市在生态管理上力度不够,管理模式不完善,特别是在对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导致城市上下游河道经常出现垃圾堆积现象,不仅影响河道生态环境,还会对河道防洪造成极大压力。同时,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道中,会导致河水水质发生变化,使得河道自身具有的生态修复功能减弱甚至退化,这直接导致河道生态调节功能无法发挥作用。
        3.2对自然灾害缺乏充足的预防能力
        自然灾害预防是整个河道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在河道防洪抗涝表现出的能力相对较弱,特别在偏远地区以及河流众多的区域这种技术能力水平较差表现的尤为突出。一些特殊区域在夏季容易产生过多降水,使相关的泥石流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导致河堤产生不同程度的受损,对人民人身财产安全产生重大的威胁。此外,在农村农田中修盖的河流河堤土质相对比较疏松,容易受到降水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冲刷,引发一系列的河堤决裂,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无法估量的。
        4河道治理工程施工
        4.1完善管理制度,更新河道治理理念
        河道具有储存和调节水资源的功能,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要革新河道治理理念,在科学控制水位、防止洪水出现泛滥的基础上,挖掘河道治理工程深层次的作用。

河道治理工程需要更新治理理念,河道管理人员要根据当地河道的情况,创新治理理念,做好汛期防护措施。在土石方开挖、回填、镇脚等已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还可进行钢筋制混凝土框格浇筑和种植土回填工作。种植土回填完成后,可进行河岸人行步道混凝土浇筑及平台砌筑,然后通过植树、撒播草籽等方式进行绿化,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基础上,为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2落实科学规划,合理统筹
        河道能发挥防汛能力必然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而人为活动过多会导致河道流域水土破坏,草地和林地变为耕地,无法有效拦截地面径流等,所以要适当退耕还林。另外,应科学规划,在河道上游修建堤坝,堵住部分水流,同时在下游疏通河道,保证河道通畅,增加水位高程。此外,还应重点关注河道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其自身防汛能力,人为干扰河道时,要充分参考水文数据,制定最优方案。
        4.3有效进行河道设计规划
        为了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避免破坏河道原有植被,维护生态环境,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河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坚持生态效益和防汛工作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深入研究和发现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做好对重点区域的保护工作,力求实现平衡发展。
        5防汛措施
        5.1构建防汛组织体系
        为了保证各项防汛工作的有序以及顺利进行,当地政府要构建完善的防汛组织体系,首先,进一步明确防汛指挥机构的职责和组成单位,将具体防汛职能划分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中,实现统一指挥、各负其职;其次,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防汛工作中,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提升对防汛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后,所有防汛机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在汛期要实现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制度,如果发生汛情可以及时应对和处理。
        5.2制定防汛应急方案
        为了有效的应对汛情,当地政府要起到宏观指导作用,组织防汛人员制定以及完善应急对策,首先,制定洪水实时监控、洪水调度、洪灾分析、洪水预报以及洪水排泄等技术措施,保证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如果发生洪灾可以及时启动应对对策,发挥及时泄洪的作用;其次,应急方案中还要包括各种图表,包括安全转移表、防汛调度图、工程剖面图以及工程平面图等,为更好的应对汛情奠定基础;最后,在编制好防汛方案后,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补充,保证方案的执行性。
        5.3完善防汛预警机制
        首先,要对防汛临时设施开展监控,包括临时机械、工棚、住房以及用电等,对建筑物体进行加固,在恶劣天气环境下,对用电设施和用水设施进行维护,避免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其次,对河道水流和主要支流进行防汛监控,实现24…h专人全面监控,并且建立信息化防汛平台,定时将数据传输到信息平台中,进而起到动态监控的效果;最后,安装专人进行轮流值班,如果发现河道水位超标,需要及时上报,并且对可能出现汛情的地点进行监督,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结语
        我国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坚持生态效益和防洪效益兼顾的原则,其主要目标是实现防洪护岸的功能,起到兼顾稳定河势的作用。通过清淤疏浚、堤防加固、修建防汛道路等能够推进生态水系修复提升工程建设,有力推进河流生态恢复。
        参考文献:
        [1]杜妍.水利工程防汛措施及抢险方法研究.建材与装饰,2019(18).
        [2]边彤.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浅述.科技视界,2019(14).
        [3]卢继平.浅谈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与防汛措施.农民致富之友,2019(18).
        [4]王学军,鲁峰改,杜冰峰.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防汛问题探讨.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