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馨阳 王艳苹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沂南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山东沂南  2763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城市化建设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助力,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更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所以说,想要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开展精细化的施工作业,更好地利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持续性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促动下,其施工技术变得日益先进,随着国内相关人士对混凝土投入了更大的研究力度,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变得更加重要。在建筑行业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同时,也在各项难度超高且程序烦琐的建筑行业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为了确保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文章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建筑建设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与整个建筑工程建筑的质量息息相关。由于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引发裂缝问题,尤其是潮湿的环境会加快其裂缝的出现,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严重的还会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只有选用科学的技术,并掌握技术要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推动城市和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其他建筑材料无法相比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更加厚实,体积较大,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这也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材料在种类上日益增多,为了有效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一般情况下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能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产生。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混凝土的养护力度,当混凝土外界的环境温度不低于25℃时,一旦养护不当混凝土便会产生较大的裂缝问题,这一现象发生后显示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水热化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热化问题是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关键问题。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3.1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根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对于水泥而言,其容易出现水化热现象,通常情况下,这一现象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往往会使其产生裂缝。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运用的材料一定要符合相关的要求,一定要选用水化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而确保施工质量,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重视水泥用量,对水泥用量加以有效的把控,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减少成本,而且还能适当地增添粉煤灰等掺合料,以便确保工程的稳定性、有效性。同时,施工所需混凝土配制所用的粗骨料应优选那些质量好、强度高且粒径大的,并加强粗骨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因有害物质而产生的收缩,保障混凝土结构不出现超过可控范围裂缝的情况。
        3.2混凝土搅拌配合比例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重要施工技术中,建筑企业必须在混凝土的搅拌中展开合理的配料配比,只有科学做好混凝土的配比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后带来的质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关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所有施工技术最为关键的一步和环节,在材料的配比工作中具体包括外加剂用量、掺和料用量、水泥用量以及砂骨料用量。为了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水热化反应程度,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尽量降低水泥的配比,在得到施工单位相关部门的允许后,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需要进行抗压载荷测试,只有经过多次的实验后才可以最终确定水泥的具体含量。在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要积极勘察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情况,按照施工所在地区的具体环境和施工条件科学计算混凝土收缩的温度界值。

鉴于当前的建筑施工经验来看,积极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必须采取的施工措施。
        3.3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
        运输也会对大体积混凝土造成影响,所以,在运输的时候可以配备相应的移动泵与托泵,这样才能保证浇筑材料可以顺利的输送到浇筑区域之中。此外,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是比较快的,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实现做好备用部件,假如期间出现故障可以及时的进行维修,避免混凝土凝固。
        3.4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操作人员需要在开始浇筑作业之前,科学测量和收集钢筋浇筑点、钢筋保护层尺寸等数据,对模板进行彻底的清理,浇筑开始前必须要确保模板的清洁、平整以及数据完整。接着,在浇筑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着钢筋与预埋件的状况,如果发生了位移或者变形的情况,则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与模板之间能够紧密连接。在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两种浇筑方式,一种是分层浇筑法,另一种是推移式浇筑法。两种浇筑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操作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同时,浇筑的过程中,要确保建筑的连续性,如果不能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就需要将间断时间缩减。操作人员在大体积混凝土完全进入模板之后,要及时进行振捣,这样才能让混凝土在模板中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连续性。
        3.5优化振捣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控制坡顶、坡中和坡脚部位,确保振捣操作与要求相符,使振捣位置可以整体覆盖坡面。该过程中要控制好振捣时间、深度等问题,按照慢拔快插原则振捣,保证振捣密实度。快插过程中,要避免完全排除下面的气泡。同时,要控制好插点、时间,避免操作中钢筋与模板碰撞,发生位移。
        3.6做好养护措施
        第一,混凝土浇筑后一旦遇到较低的气温可采用蒸汽升温法,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程度,一般情况下升温幅度不宜超过10℃以上,混凝土中心部位的温度要低于或等于60℃,力求保证混凝土浅表和外部的温度差小于或等于10℃;第二,采取蒸汽养护措施后可以连续采取洒水养护的方法,一旦施工地区的温度小于或等于5℃,则要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第三,采取自然养护法,按照项目所在地区的温度一旦撤模后,为始终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可以通过擦去覆盖洒水、胶水和蓄水等方式养护大体积混凝土。
        4结语
        总之,在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几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发展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频率更是显著提升,只有积极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只有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在控制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建筑工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月.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65.
        [2]丁宁,石振波.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9(24):175.
        [3]焦健.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19(4):99.
        [4]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61-62.
        [5]徐斌斌.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9):213.
        [6]李宏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刍议[J].四川水泥,2018(9):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