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的新挑战探讨 张海民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海民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筑也才不断进步,而在城镇建筑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国家新型化城镇建设的问题。
        黑龙江省北方建筑设计院  150001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筑也才不断进步,而在城镇建筑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国家新型化城镇建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建筑目前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所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城镇化;建筑学研究;新挑战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加快。城镇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镇化发展目标能否达成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城镇化进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城镇建筑进入发展加速期。但是,城镇建筑发展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而这种落后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不利于我国建筑体系完整性的构建。长期以来,城镇建筑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目前这种独立且分散的城镇建筑正遭受现代化冲击的影响,久而久之,最终会使传统建筑理念得不到传承,并且进行现代建筑的转型效果也不理想,而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变得日益凸显。城镇民居建筑是民间设计智慧库,含有很多具有活力的设计元素,包括丰富的地域因素和多样性的创新元素,正是因为城镇民居建筑具有以上这些优点,所以其常常被当作是建筑学传统、经典的研究对象,但是,这些被认为是经典的内容,逐渐在消失。此外,当前城镇中出现了很多差強人意的村镇建筑,而这也说明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足以适应新变化的地域现代化技术路线图,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提高城镇建筑现代化转型的质量和效果。
        2城镇化进程中建筑研究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居住建筑作为农村建筑的主要形式,其演变、进化模式、建造技术仍然处于手工业与农业时代的发展水平。虽然在现代化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农村建筑在形体、材料、色彩、空间、构造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总体上看,农村建筑的质量、环境和性能指标仍然属于低劣的水平。
        按照营建模式的分类标准,农村建筑可简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传统住宅类、旅游景观类、文物古迹类及砖混住宅类。
        传统住宅类农村建筑,指的是利用非常传统的手工方法制造的房子,该类型的建筑目前的规模还不小,在农村中非常普遍。这类传统住宅比较常见的例子有土坯墙、窑洞等,多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四川、甘肃、宁夏等地。
        旅游景观类农村建筑,指的是在旅游景区,常常被用于旅游相关用途的房子。其规模不大,由于满足不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并且其制造的材料和工艺都大多已失传,所以这类建筑目前不被人们建造,即使有人建造,也多是用于旅游观赏目的。这类建筑的典型代表包括腾冲民居、江浙地区的吊脚楼等。
        文物古迹类农村建筑,指的是一些文物遗产类的房屋。这类房子已经很少有人居住,并且日常的维护也多靠政府的资助,例如北京的四合院等。
        砖混住宅类农村建筑,指的是利用手工的方法,模仿制造的砖混房屋,这类建筑数量庞大,分布全国各地,是目前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建筑群体。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该类建筑类型在建设材料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的建筑长期处于独立和发散的状态,所以相配套的研究和机制也没有形成,最终导致农村很多的建筑多是基于城市建筑的工艺模式而简化后形成的产物。
        这些建筑虽然因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也可以满足城镇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目前很多的建筑舍弃了传统的工艺,不断地向同质化方向发展,进而导致缺少地域特色性。另外,由于施工过程不够体系和严谨,所以导致房屋的安全性存在隐患。在实用性方面,房屋的空间、功能、舒适度等也不够理想。
        目前,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城镇居民,对建筑类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传统的城镇建筑发展却处于瓶颈期,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居民的需求水平,不适应现代城镇居民家庭结构简单化、快捷化、私家车普及化等发展趋势。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及人文气候条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传统农村建筑模式的更新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地区的特殊性,而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我们要不断的思考,我们对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能否将传统建筑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传承下来,能否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针对性的应用于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城镇地区。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得以解决,那么农村地区的建筑将会具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3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的新挑战
        目前,我国因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而促使农村地区新建数量庞大的砖混建筑群。如何对这些建筑群进行有效改造,并提升其质量水平和性能水平,是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所要遇到的新挑战。在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改造传统建筑技术的过程中,不能依靠简单的技术堆叠来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综合性的研究,任何孤立性的研究容易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混淆目标和手段,盲目的资源投入会导致浪费。所以,将来需要在理念、理论、策略、具体设计模式与方法、技术体系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而我国目前的研究水平还未达到我国建筑模式大规模转型的需求,这也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除此之外,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建筑质量、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传统农村建筑进行改造升级的过程也将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对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前,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勘察与区域建筑学的调查准备。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的让现代的建筑学技术与传统农村建筑模式进行有效融合,这样的操作既可以提升了城镇化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还能够使建筑携带的地域文化可以传承下来。所以,在面临目前大规模的城镇化建筑时,当新的理念融入的同时,也不能舍弃原有建筑所携带的文化属性。对于城镇化进程的速度逐渐加快,建筑学实践需根据上述理念来面对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新挑战。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目标,最终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换句话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建筑的研究不仅继承了该地区的文化,而且将现代建筑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建筑以实现改善,从而实现传统住房的改善,习惯,必须结合习惯。原始建筑的建造利用了科学有效性的影响。在新的城市化发展需求下,城市建筑研究人员认真地创新和创新了建筑领域的新模型,将这些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中国新的城市化问题需要解决。面临改善现有城镇建筑质量和性能的问题。此外,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负责人将把本文的内容和科研成果应用于城市建设的建设工作,并在各级政府中增强城市化过程中建筑研究的实力。在此阶段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有效性目标。
        参考文献
        [1]谢琼,杨胜勇.探析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的新挑战[J].建材与装饰,2018(18):78-79.
        [2]刘加平,陈景衡.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的新挑战[J].新建筑,2017(03):9-13.
        [3]刘加平.关于民居建筑的演变和发展[J].时代建筑,2006(04):82-83.
        [4]吴正胜.简析我国低碳城镇化发展的意义[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0):12.
        [5]夏茸昱.基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西方村镇聚落形态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