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日间手术术中及术后延续性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张希瑞
[导读] 研究对日间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术中及术后延续性护理的观察效
        【摘要】目的:研究对日间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术中及术后延续性护理的观察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日间手术的60例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住院护理模式。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做出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出现眼压增高、晶体移位、眼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日间手术中和术后,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延续性护理的安全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白内障;日间手术;延续性护理
        我国白内障患者人群较大,通过手术对白内障患植入人工晶体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然而老年人群中,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由于视力降低导致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同时白内障还会造成失明[1]。日间手术是一种非住院性手术,患者在入院前将进行术前检查等多项工作,尽量减少手术当天的多项工作强度,确保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内能及时出院。常规住院护理模式不能跟踪到患者出院后的状况。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全面性更强,护理工作更完善。本文研究了对日间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手术术中及术后延续性护理的观察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日间手术的60例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所有患者均被纳入标准。男性患者在观察组中占16例,女性患者在观察组中占14例,年龄范围在49至78岁之间。男性患者在对照组中占13例,女性患者在对照组中占17例,年龄范围在52至81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护人员对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在接受常规住院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术中、术后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手术当天的一切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白内障患者的年龄较大,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素质作出评估,结合患者的病例和体检报告,制定手术方案和麻醉方案。做好宣教工作,在术前为患者普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室的状况以及医护人员的资质。避免患者出现紧张情绪。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隔离、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2 术中护理工作
        白内障日间手术时间较短,护理人员更要做好术中护理工作。护理小组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将护理工作细分,把手术室的温度、空气质量、手术器械的传递等等多项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护理小组要划分好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做到谁管理,谁负责。
1.2.3 加强术后延续性护理
        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后便可通知出院,然而患者在出院后难以接受护理工作。加强术后延续性护理,医护人员能获知跟进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能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术后注意事项询问,若患者的病情变化较为明显,医护人员可提供上门服务。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后对对两组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率调查,比对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眼压升高例数+晶体移位例数+创口感染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的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x2对比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对比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白内障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50-7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在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之间[2]。视力下降、视线模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日间手术的效率较高,患者在入院前将进行术前检查等多项工作,确保手术后24小时内患者能及时出院。为此日间手术的护理工作量更大,医护人员因需要对手术患者实施高效的护理手段。
        在白内障日间手术过程中,常规住院护理手段使用范围较广,它能够应对一定的护理工作[3]。随着白内障日间手术的台次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也随之上升,常规住院护理模式难以将护理工作向深层次开展。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不能流程化,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不能落实到位。患者在出院后的饮食、日常起居、生活规律中要注意的事项难以被医护人员所跟踪。导致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医护人员要创新的护理模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日间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每一项护理工作都不能出现纰漏[4]。实施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落实各项护理任务,明确自身的职责。严格控制术中护理各个要点。加强术后延续性护理,将护理工作延伸到患者家庭,让患者在出院后依旧能接受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医护人员可利用微信、QQ、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与患者建立联系。及时为患者提供指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延续性护理模式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该护理模式安全性较高。
        总而言之,在对进行日间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实施术中、术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因此这种护理模式有较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向英.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析,2017,30(8):1247-1248.
[2]连玉,张宇,曾惠红,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眼底病中心日间病房的应用[J].眼科学报,2017.32(3):148-151.
[3]何乾.白内障手术技术的研究进展[J].淮海医药,2017,35(1):127-128.
[4]李霞,舒适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6):240-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