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肺结核病诊断中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与常规痰涂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分别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和常规痰涂片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检出结核菌的阳性率。结果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诊断肺结核病的阳性率较常规痰涂片检查明显升高,P<0.05,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阳性率较常规痰涂片检查更为显著,因此,临床中诊断肺结核病可将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减少肺结核病的漏诊与误诊率。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痰涂片;肺结核;诊断
肺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简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其中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病【1】。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变异及耐药等原因,肺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患者总例数处于世界第三位【2】,对我国公共卫生预防工作造成沉重的负担。肺结核病主要症状为咳嗽、低热、咯血、乏力、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肺结核病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否则可出现播散性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毁损肺,甚至结核性脑膜炎等肺外严重结核病。肺结核空洞病灶组织由于与相邻的支气管存在相通表现,极易导致结核杆菌迅速繁殖并广泛播散【3】。因此是否有空洞病灶组织是判断肺结核患者活动状态的可靠影像学指征【4】。但近些年,随着被感染人群年龄增大、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增多,往往肺结核病在胸部X线或胸部CT上的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或与肺脓肿、癌性空洞等疾病相混淆,造成治疗延误或治疗错误,引起不佳的治疗效果。因此,尽早确诊肺结核病成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了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经肺CT检查疑似肺结核病的患者,均进行常规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及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检查,对比分析常规痰涂片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在结核菌检出的阳性率,具体方法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检出肺结核菌的阳性率。在研究对象中,肺CT检查提示上叶或下叶背段团块状或片状阴影的23例,上叶或右肺中叶或下叶纤维条索影伴空洞的12例,肺内结界影伴胸腔积液的5例,右侧毁损肺的2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19例,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41.7岁。入组的实验患者均先后进行了常规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和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检查。
1.2 检查方法
入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2天晨起后留痰送检验科行抗酸染色检查2次。留痰方法为采用早饭前清水漱口数次后用力咯出新鲜痰液,收集于无菌盒后于1小时内送检。我院检验科采取直接厚涂片法检查,报告标准为于油镜下观察:0条/300视野为阴性;1-2条/300视野为可疑阳性;3-9条/100视野为(+);1-9条/10视野为(++);1-9条/视野为(+++);≥ 10条/视野为(++++)【5】。结果均于第二天回报。入组患者均于入院第二天行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使用的支气管镜型号为:主机为宾德EPK-P,支气管镜为宾德EB-1575K。具体操作过程为:检查前8小时禁食,检查前15分钟用2%利多卡因口腔及鼻腔进行表面麻醉,操作前3分钟按被检者体重静注咪达唑仑3-4mg。
根据肺CT显示,选取病灶相对集中或开放性较高的部位作为灌洗部位,电子支气管镜依次通过鼻腔、会厌、声门到达下呼吸道,最后经气管、支气管到达选取的肺段或肺亚段支气管开口,分次向内注入 37℃无菌生理盐水,每次20ml,总量40-60ml,灌洗后立即通过负压吸引至灌洗液收集瓶内,于1小时内送检验科采取上述相同方法行抗酸染色检查。病例确诊标准为痰涂片抗酸染色或灌洗液涂片抗酸颜色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如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则采取“s”表示,否则以中位数表示。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进行x 2检验;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如P<0.05,说明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42例入组患者常规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结果如下:第1次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阳性病例10例,其中(++)1例,(+++)6例,(++++)3例;第2次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增加阳性病例4例,其中(++)2例,(+++)2例;两次痰涂片检查阳性病例共14例,其中(++)3例,(+++)8例,(++++)3例。全部42例入组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结果如下:肺泡灌洗液抗酸颜色检查阳性病例共25例,其中(+++)11例,(++++)14例。经两次痰涂片确诊肺结核病的14名患者均在肺泡灌洗液中查见结核杆菌,其中(+++)4例,(++++)10例。经1次痰涂片检查的确诊率为23.81%,经2次痰涂片检查的确诊率为33.33%,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的确诊率为59.52%。可见,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的确诊率显著高于经痰涂片肺结核病的确诊率。
3讨论
全球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达130万。目前我国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肺结核病疫情地区间差异显著、肺结核病患者多耐药率高、规律服药率低及检查阳性率低等【6】。误诊和漏诊是降低肺结核病确诊率的重要原因,而在常规检查中,肺部CT极易出现假阳性,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偏低,PPD试验受客观因素影响大,无论假阳性率还是假阴性率均较高,痰结核菌培养周期过长,而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明显具有提高确诊率、避免假阳性、迅速获得准确结果的优点。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通过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诊断肺结核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痰涂片的阳性率,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我们在诊断肺结核病时,应注意影像、痰检、PPD、支气管镜检等多种方法联合,同时也应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局限性。目前,支气管镜诊断技术已被用于临床肺结核的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已将支气管镜检查作为结核病的主要检查项目之一,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拟诊肺结核患者病变部位,发现气管粘膜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且于病变部位进行肺泡灌洗、刷检、活检,标本送病理学及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培养,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进一步为拟诊肺结核提供准确的病理学和病原学依据【7-9】。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率高的诊断手段,此次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的优势。因此,积极推广通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来诊断肺结核病的方法,尤其在基层、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广泛开展该项业务,能极大提高肺结核病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76.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4[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3】黄飞,刘二勇,夏愔愔,等.2005-2014年全国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与死亡现状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5):47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