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永平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管理中心 云南省大理州 6726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在当前工程领域中应用范围较广,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合理应用BIM技术,能够对工程建设中仿真信息规范化查询,有效结合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现状判定对应的枢纽结构位置,掌握土方使用量具体情况。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BIM技术;应用
引言
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工程的信息化查询和设计的协同修改,运用BIM技术的节点控制,对关键位置进行施工放样,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工程质量,尽可能的减少返工,进而缩短工期,从而保证施工交底效果并完善后期的运维管理。再者,对于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水利工程来说,开挖、回填量巨大,土方量的计算的精准度就与工程的最终造价有着密切的关联。运用BIM对工程进行全部子项建模,实现全元素的信息化查询和关键节点控制。
1BIM技术优势概述
BIM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较高的模拟化水平以及良好的协调性等等方面,同时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提升操作效率,从而减少时间、资金方面的成本揉入。BIM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解决动态实时管理,由于BIM技术可视化程度较高,能够使其工程建设各项因素展现出来,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机密结合。例如,决策阶段,可以通过BIM技术对工程项目不同的建设方案进行科学性分析,从中选出最佳的建设方案;又例如,项目设计阶段,能够对工程相关信息进行统筹整合,并建立对应的模型,针对工程不同领域以及不同方向进行分析,为实际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具体施工的阶段,则可以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进行客观分析,并且在竣工阶段,还可以结合模型完成对应的质量检验以及支付相关款项,有利于防止发生延期或者超会付等等问题。
2结合项目现状进行建模、规划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应用BIM技术时,要注重对施工区域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建立项目立体化仿真模型。在模型构建中要录入生态系统维护以及多项准备操作。通过此类策略应用,能最大程度满足项目多样化建设要求,结合项目具体施工现状及时拟定改变措施。为了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全面提升,施工人员要建立三维模型、四维模型。水利工程项目自身具有突出的建设特征,相关施工人员在项目施工建设中要消耗较长时间。在此类现状中,要注重在施工过程中渗透BIM技术,有助于提升项目规划成效。依照项目施工内容与建设目标构建立体化模型。模型内部结构建立中,要注重对施工全过程合理掌握。全面优化材料设备,提高设计方案针对性。
3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水电工程安全管理BIM模型的建立
要想确保水电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解决其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紧抓重点项目,提高对项目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在过去的水利水电进行施工过程中,尽管采取了相关管理措施,但所反馈的效果并不好,部分施工人员并未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且安全意识薄弱,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相应工程的建设与前期计划有一定的距离,这大大阻碍了水电工程的开展。采用BIM技术更利于相关技术人员构建安全模型,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可对现场进行全方位检测,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以便施工人员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大大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可利用BIM技术对工程进行实时追踪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3.2BIM技术应用于工程运行管理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水电站运营、泄水闸、船闸等进行管理,提高库区运行管理与安全监管成效。泄水闸运行管理中,要做好泄水闸启闭操作,对各类闸体建筑物、机电设备、施工结构等进行运行管护,定期实施维修操作。在船闸运行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合理组织人员船舶通航过闸,对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养护维修等,对船舶启闭机房进行管理,对多种水利建筑物、堤防项目、导托渠等进行运行监管以及多项维护。在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全面提高安全监管重视度,做好库区工程、枢纽工程监管,对各项数据合理整合,分析项目施工监测结果,掌握建筑物基本运行情况。多项工作之间相互独立且相互联系,做好此类管理操作要注重分析多项工作之间的交叉对应关系。通过BIM技术运用,能分析不同水利工程中建筑物、建筑设备、电气设备的联系性,提高工程管理成效。同时能整合多项安全监管数据,发现项目施工中存有的各项问题,及时拟定针对性维修养护措施,对各项负面问题产生危害进行控制。
3.3BIM技术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
水利工程建设专业性极强,投资规模较大,且施工对象结构呈多样性。通常来讲,传统的2D设计技术并不能有效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的真实效果,以致于参与施工建设中的各类施工人员与要素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所以存在尺寸难以把握、随意更改方案、项目遗漏等等问题,进而导致最终的工程项目造价不够准确。在BIM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将各类专业软件进行合理架构,并建立三维模型,将各个项目的详细情况全面展示出来,并且可以对各个领域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实时处理,实现信息上的共享与互通,方便各方面进行联系,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成本以及沟通成本。
3.4在工程施工结构与场地分析中的应用
(1)识别危险因素,划分危险区域。BIM技术利用数据化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师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数据模型的构建,可排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BIM技术可对危险信息进行区域划分,涉及面较广且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会与普通的施工问题区分开,更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处理以及实时监控。BIM技术在检测过程中,会对检测出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符号去代表,不同颜色所表示不同危险等级,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保障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大大降低问题所带来的影响。(2)优化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并在此基础上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后期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材料。在进行优化管理工作时,BIM技术还可以全面模拟施工现场,更有利于设计人员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还可对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更好地查漏补缺,将相关设备发挥其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及整体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BIM技术可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保证工程的稳定开展。为使BIM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技术人员可对BIM技术的相关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索,更好地利用BIM技术的相关优势去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策略,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亚峰.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8):116.
[2]范倞佶.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家,2017,5(12):107-108.
[3]张景林.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砖瓦世界,20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