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设完成。然而在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从而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近几年,我国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发展中出现了管护主体缺位、管理能力建设低下、管护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几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管理对策;保障力度
引言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尤其是基层水利工程,更要在工程运行管护上下功夫。在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下,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显得更加重要。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确保水利工程运行更加安全、工程效益充分发挥、管理效能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在我国基础设施中,基层水利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它的建设规模之广,还体现在它利国利民的属性上。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抗旱、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对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基础保障。
2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基层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缺位
目前,大部分的基层水利设施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主要依托乡镇水利站实施管理和业务指导,然而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大多数的乡镇水利站又被撤销合并,导致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加之个别乡镇政府对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层水利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变得较为突出,工程管理存在倒退的隐患。如,依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因日常管理和养护严重缺位,导致很多水利设施都存在问题,带病运行,还有一些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彻底沦为摆设,严重降低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
2.2管理能力建设有待提,
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目前部分水利基层单位中,部分一线管护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对水利工程应知应会的基本管护常识把握不够,从而导致其履职能力不强,严重降低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如,部分水库专职管理人员为乡镇或村两委成员,他们并不是水利专业出身,也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并不能很好的履行管理职责。此外,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害怕吃苦,不愿意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落实检查监督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3管护经费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管护经费是做好管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来说,其投入的经费是否充足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能否持续有效正常运行。由于大部分基层水利工程公益属性较强,自身并没有造血能力,运行管护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而目前的财政投入仅达到了初步解决人员管护和工程简单维护的程度,与工程维修养护和保障安全运行的需要相比尚有很大缺口。这就使得维修养护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经费难以保障,从而导致基层水利工程因运行管护不到位而更容易发生隐患问题。
3解决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3.1落实基层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提高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是落实管护主体。由乡镇政府承担管理主体责任,并落实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安全管理、工程日常维修养护、工程病险整治、工程蓄水保水等工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二是落实管护责任。工程管护主体必须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如出现因管护不到位导致的一切后果由工程管护责任人负责;三是完善监管和技术指导制度。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管理和运行维护的监管和技术指导。此外,彻底改变“重建轻管”思想,大力宣传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重要性,提高乡镇政府对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3.2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并发挥考核激励导向作用
相关部门应针对一线管护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并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一是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应将水利工程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安全责任、巡视检查、维修养护、监测预警、防汛抢险、应急处置等专业技能作为培训重点课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二是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避免培训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激起管理人员的学习兴致。除必要的集中培训外,可以多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开展培训,最大程度的还原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他们更快的掌握专业管理技能;三是培训开展要及时、经常,管护人员流动性强,变换频繁,对新选取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培训。此外,要进一步增强管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一线管护人员的考核,制定相对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晋升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设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激发管理人员的良性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3加大管护经费的保障力度
只有管护经费得到保障,才能有效地调动基层水利设施管护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管护水平。一是落实专项资金,加大水利工程管护经费拨付力度。设立专门的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资金,省、市、县三级财政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奖补,从制度上保障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地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坚持两手发力,借鉴其他地区水利改革的先进经验,探索通过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吸收民资等政策措施,调动受益主体、吸纳金融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等参与水利工程管理;三是增强水利工程自身造血功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激发水利工程的内生动力,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3.4实现信息化管理
随着水利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智慧水利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基层水利工程又处于智慧水利工作的最前线,因此,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需要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使管理工作不断地科学化,最终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跟紧时代的步伐,还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提高对工程建后管护的重视程度,严格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管护经费的保障力度,确保有制度、有经费、有人员、有落实、有实效,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不断推进我国的基层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从文.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5(06):64+114.
[2]郭勇.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6,24(01):43-44+86.
[3]卫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7(14):252-253.
[4]郭勇.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6,24(01):43-44+86.
[5]张正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8(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