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突出,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四二一”家庭结构愈来愈普遍,独生子女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而养老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本文就老龄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老龄化;独生子女;养老问题
一、前言
“独生子女”是相对于就“双生子女及多生子女”而言,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一生只有一个孩子,而从子女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余生都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家庭”是由父母(和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计划生育的取消,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将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为此,实现以社区、机构为场所、国家补贴为主,家庭为辅的养老格局,老人在社区或入住机构实现养老服务,国家补贴直接到社区或机构,家庭提供少部分资金或生活照料,应对未来不断增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挑战。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独生子女家庭中赡养者对待老人的观念和行为。
二、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老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大约有1.5亿的独生子女家庭,按每个家庭3人来计算,独生子女家庭的人口有4.5亿之多,且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家庭集中在城市。
三、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老的问题及原因
(一)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老风险较大
从家庭职能来看,独生子女是生命绵延的“唯一命根”;从家庭观念来看,独生子女是父母对子女期望的“唯一寄托”;从生育愿望来看,独生子女是子女性别的“唯一选择”;从家庭关系来看,独生子女是家庭舞台上子女角色的“唯一承担者”。代际互换理论提出,父母通过赡养将资源等注入自己的下一代作为交换条件得到将来对自己老年时期的养老保障,子女作为代际养老中起到长期收益和保障的作用,在这个理论之下是家庭之间互惠关系、代际间的抚养与赡养。当独生子女发生意外或是死亡,只有进行再一次的“投资”,所以在会加大家庭的负担和巨大的心理打击。
(二)独生子女父母经济赡养压力不断加大
步入老年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普遍缺乏教育机会,实际收入水平和经济积累不会太高,主要经济来源一般是养老保险。而独生子女本身多数工作不久,处于房贷、车贷压力之下,同时他们的子女教育费用很高,在赡养父母、提供经济帮助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父母年龄增加,身体状态变差,一旦遇上大病,就需要子女的帮助,整个家庭很可能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
(三)独生子女难以顾及父母的生活照料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自立意识强于农村,但晚年生活照顾风险可能会更大一些。当老人自理能力逐渐丧失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日常生活照料、较长期的护理就成了非常紧迫的需求。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加强,独生子女往往会选择更发达的城市进行工作,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很难能及时回到身边。
(四)养老观念落后
目前,人们养老观念的落后也是造成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养老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思想与养老方式的影响,“养儿防老”这个观念被我国大多数人所接受。很多的老年人愿意去跟随着自己的子女居住,让子女去负责自己的衣食起居与出行。他们不愿意去一些社会或政府的养老机构去养老,甚至将其视为一种不孝顺的行为,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使很多年轻人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社会承担着养老压力的主要是70后与80后,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群体碍于面子或受思想观念的影响,也不愿意将自身的养老压力与养老机构分担而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身体与精力的压力。
(五)社会养老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朝阳产业,据统计包括敬老院、护理院、疗养院、老年公寓中心等包括在内的机构组织有2100家,虽然现在处于萌芽阶段,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一般呈现两种现象,敬老院设施陈旧、环境较差,无法满足老人日常生活;另一种则是规格较高,这就致使现有情况下的养老保险金难以支撑。
(六)失独家庭的社会救助
有专家测算,目前,国内失独家庭超过百万户,未来还会持续增加。多数失独家庭失去子女后很难再次生育孩子,这对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失独家庭的父母步入老年,无论是在经济赡养、生活照料方面,还是精神慰藉方面,都缺少依托,生活质量没有保证。对于子女发生严重病残的家庭来讲,不仅严重影响父母未来的养老,子女的未来保障也是需要担忧的问题。
四、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政府政策支持
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政策倾斜力度,从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各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实行物质补偿。在医疗方面适当增加对他们的补偿标准。
(二)转变养老观念
对于许多独生子女而言,他们一直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相关部门必须根据这一点,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转变独生子女的养老观念,从主观上弱化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养老的依赖。
(三)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缓解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风险
根据社区养老需求,完善照顾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建立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送货上门、24小时医疗紧急救助等养老服务。完善社区老年人养老的精神生活基础设施,在社区内合理规划健身区域
(四)完善社会养老机构
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养老机构服务的质量,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给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五)建立“失独”家庭救助机制
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地给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困难,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遭受夭折、伤残、重病等情况,要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形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捐助、群众受益”的企业冠名公益金,确保资金来源,主要救助有特殊困难的独生子女家庭。
五、结论
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解决独生子女养老问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现阶段来看,独生子女养老模式已经不适合养老工作的需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立足现状,加快完善养老模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发展老年产业,开展老年市场,从而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褚楚.老龄化背景下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探究[J].河北农机,2019(07):91.
[2]董一凡.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探析[J].经贸实践,2018 (04):57.
[3]何雪琼.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太原市养老模式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4]高恩凯.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17):177-179.
[5]郭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9(10): 59-60.
[6]董朝霞.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 2019.
[7]于知琳.解决我国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思考[J].商讯,2019(08): 168.
[8]须尽早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J].理论与当代,2019(03):60.
[9]陆莹.中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 2019,32(05):51-57.
[10]伍海霞.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研究[J].人口研究,2018, 42(05):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