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王鑫淼
[导读] 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6例,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分别有53例患者,对比组患者应用本院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同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患者,并且差异性明显;分析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并且差异性明显。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因此,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焦虑抑郁状态;影响
        恶性肿瘤疾病是临床治愈率极低的疾病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发病率较高的恶性疾病之一。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恶性肿瘤疾病极高的致死率,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消极情绪,并最终演变为抑郁、焦虑心理障碍,这不仅不利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的保护,还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积极性,不利于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6例,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分别有53例患者。分析组患者年龄为24~70岁,平均年龄为(52.14±2.48)岁;对比组患者年龄为26~74岁,平均年龄为(51.92±3.01)岁。
        1.2研究方法
        对比组:应用本院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结合患者病情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
        分析组:首先是心理护理,护士要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护理需求,做好记录工作,明确病人的病情,对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评分。护士可以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病人护理的专业性。二是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案,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首先是对病人的心理提示,可以从基本的解释到心理安慰的过程,使病人逐渐接受护理人员,增加两者之间的信任,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帮助病人战胜疾病。这样,患者可以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依赖性,同时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告知疾病的防治。此外,护士还需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住院治疗环境,经常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保证病人的舒适度,同时也要从做朋友的角度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从而降低对护理的警惕性积极告知护理人员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效率。面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主动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否则会影响护理质量患者的生活和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和负性情绪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生活质量以EORTCQLQ-C3O量表展开评定,判断标准:通过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功能的数值越高,会对病人的生活造成影响,数值降低,有利于病人康复与维持心理健康。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统计
        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患者,并且差异性明显。详情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统计[n(%)]
       
        2.2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统计
        分析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并且差异性明显。详情见表2。
        表2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统计
       
        3讨论
        恶性肿瘤疾病由于其极高的病死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患者的恐惧及绝望心理,而患者对于治疗的消极配合乃至拒绝都会加大医生开展治疗的难度,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命的延续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当注重对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和疏导,从而保证患者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配合医生工作。
        在传统的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身患严重病症但医护人员缺不注重对患者给予除常规护理操作外的关怀,恶性肿瘤疾病护理人员也经常同情绪焦急、烦躁的家属间产生矛盾,这对于医患间良好关系的维系和发展也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化疗是增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限的重要手段,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化疗作为治疗方法,该治疗形式对早期或是晚期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为化疗而出现的副作用也比较多,可能会引发脱发或是消化道受损等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都会出现悲观的情绪,甚至一度产生过激的反应,还有一些患者选择放弃治疗。这些不好的情绪对疾病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治疗效果。因此,应该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该护理是院内护理的一种延伸,其主要目的是增强随访力度,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不良的心理情况做出正确的引导,在患者提出问题的同时,给予耐心的回答。
        结论
        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情绪,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医患间关系的改善也具有显著的作用。心理护理方法值得在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就饿应用。
        参考文献:
        [1]古凌.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9(08):40-42.
        [2]田丽华.激励式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0(09):1037-1039.
        [3]付凤环,黄蓉,于永超,等.恶性肿瘤住院患者SCL-90量表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8,29(03):454-456.
        [4]毛喜莲,张春虎,林源.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8(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