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讨论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行为的约束相关研究。方法:对照组选择40例在2018年1月到2019年期间精神科的护理人员,没有进行保护性约束相关研究。实验组中选择40例在2019年1月到2020年期间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实行保护性约束的相关研究。结果:两组的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约束行为得分,调差表评分,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精神病科的护理人员中实行保护性约束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对精神疾病的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自残等情况,提高医生的满意率,提高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
关键词:护理人员;精神疾病;行为约束
精神疾病是一种患者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疾病,在发病后患者的情感,认识,动作,意志均出现持续的异常的情况,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1]。有些患者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甚至出现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的情况。在精神科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保护性约束[2]。另外,有些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拒绝护理人员的护理,甚至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使用保护性约束非常重要[3]。本文中不同时间的精神病科的护理人员40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择40例在2018年1月到2019年期间精神科的护理人员,没有进行保护性约束相关研究。实验组中选择40例在2019年1月到2020年期间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实行保护性约束的相关研究。其中男,女分别为8例,32例,年龄/年龄均值为23岁到35岁、(29.22±1.52)岁。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没有进行保护性约束相关研究。在实验组中使用保护性约束相关研究。(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前保护性约束行为的情况,并找出影响保护性约束行为的影响因素。在研究中主要对婚姻状况,年龄,性别,职称,受教育程度,接受再教育情况,工作年限等情况。(2)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保护性约束行为的相关性知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等,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需要在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需要对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足够的同情心以及责任心。(3)在实行保护性约束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讲解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作用等。在得到患者家属的同意以及理解后才进行实施。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的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约束行为得分,调差表评分,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2 结果
2.1两组的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约束行为得分,调差表评分的情况 两组的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约束行为得分,调差表评分,身体约束调查表的平均得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
表1两组的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约束行为得分,调差表评分的情况
组别 例数 身体约束行为得分 身体约束知识调查表评分 身体约束调查表的平均得分
实验组 40 38.85±11.25 33.28±3.85 35.96±3.55
对照组 40 25.75±12.85 26.39±3.56 27.88±3.65
T值 7.556 7.285 7.639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的情况 两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
表2两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的情况

2.3两组的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的情况 两组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相比,差异较大(P<0.05)。
表3两组的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的情况

3 讨论
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暴力行为,出现伤害他人,自杀,自残的行为[4]。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行为,有利于减少患者以及他人的危险。但是保护性约束本身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5]。在实行保护性约束时,一般使用棉质的约束带,价格比较低,容易获得,但是舒适度比较低。保护性约束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损伤[6]。使用保护性约束研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需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在患者家属同意并理解的情况下进行。
本文中不同时间的精神病科的护理人员40例,使用精神疾病患者行为保护性约束研究的护理人员中约束行为得分,调差表评分,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明显高于没有使用保护性约束研究的护理人员,并且医生对于护理人员的保护性约束的行为满意率较高。
综上,在精神病科的护理人员中实行保护性约束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对精神疾病的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自残等情况,提高医生的满意率,提高护理规范评分,身体约束原则性知识评分,环境特性评分。
参考文献:
[1]李青锋,蒋威,左波,黄珍,王冬华.精神科护士保护性约束态度、行为与伦理氛围认知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04):342-347.
[2]朱惠娟,郭淑琼.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行为的约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7):115-117.
[3]刘欣.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1):3296-3297.
[4]张帮峰,朱要国,张太栋,李龙,许秀烨,张亚明.精神科暴力行为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10):1516-1521.
[5]陈爱荣.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行为的约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0):35-38.
[6]艾伯,王彩霞,柴森,张羽.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