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都迎来了新成员,但仍然有很多人都是新手爸妈,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时常对着软绵绵的新生儿不知所措。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照顾新生儿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晨晚间的护理知识,让大家掌握新生儿护理的黄金准则。
一、新生儿晨检护理你了解吗?
(1)眼部护理
新生儿眼部的分泌物一般比较多,所以每天早晨需要用消毒棉签、新生儿专用的毛巾蘸取适量的温开水,然后从眼内角向外轻轻的擦拭,将分泌物去除。如果新生儿眼部分泌物较多,家属可在专业儿科护士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擦拭新生儿眼部。另外,新生儿已经初步具有感光能力,妈妈们无需在白天拉上窗帘,阻隔光照,而是应该让新生儿适应室内光线,但应避免阳光直射新生儿眼睛。
(2)室温及喂奶
晨间护理时,应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7~28摄氏度;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12个小时后就可以开始喂奶,若无特殊情况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初次喂奶量在4毫升左右,然后每顿增加2毫升,每隔2.5小时喂奶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早产儿、身体较弱的新生儿,应提前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判断喂奶量。
(2)清洗
首先,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清洁新生儿臀部,使其臀部保持干燥、洁净,预防尿布疹。其次,让新生儿侧卧着,将围嘴、小毛巾围护在新生儿颈部,然后清洁其手部,并用棉签蘸取温开水、淡盐水,分别清洁口腔内的脸颊部位、牙龈外、舌头。最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新生儿手部、嘴巴、鼻子。
二、新生儿晚间护理小贴士
新生儿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虽然新生儿全天的睡眠时间长,但很多新生儿的“生物钟”还没有形成,所以晚上醒来的次数比较频繁。另外,在晚上的时候,新生儿除了会出现尿床、夜惊等常见情况外,还可能发生饥饿、憋尿、口渴的情况,一些新生儿因为睡卧姿势不好还会出现肢体疼痛、呼吸受阻的问题。那么,如何利用夜间护理,让新生儿舒适入睡呢?
第一,夜间护理时,将室内温度调整在24~26摄氏度,空气湿度为45%左右;婴儿床不能放置在空调风口处、窗户边,也不能将毛绒玩具、被褥堆放在婴儿床周边,以免不小心堵住新生儿口鼻。
第二,睡觉时,需要保护好新生儿的小肚子,所以在天气较凉的季节中应该给新生儿穿棉质、透气性良好的长衣裤,夏季可用宝宝的被单将新生儿肚子围住。
第三,很多新生儿夜间醒来的主要原因都是口渴、饥饿引起的,所以需要在新生儿醒来后,及时给他喂水、喂奶。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要在夜间哺乳前用干净的毛巾将乳房擦拭干净。
第四,由于新生儿晚上大小便的次数较为频繁,若处理不及时可能会诱发尿湿疹,所以在晚上时,同样应该在床边常备清洁、无菌的尿布或纸尿裤,从而在新生儿大小便后快速的更换尿布。
第五,若新生儿夜晚醒来后迟迟不肯入睡,可使用玩具、奶嘴安抚新生儿,或利用舒缓的音乐、音乐风铃帮助新生儿入睡。但是如果新生儿含着奶嘴入睡,则需要在新生儿睡熟后及时将奶嘴轻轻抽出,以免奶嘴不小心堵塞新生儿的口腔、鼻部,影响新生儿正常呼吸。
第六,新生儿睡觉时最为恰当的睡姿为侧卧、仰卧,这样能够避免压迫到新生儿的胸肺部,但如果新生儿是在喂奶后睡觉的,尽量采取侧卧位,从而预防新生儿溢奶时被呛或窒息。
三、新生儿日常护理怎么做?
在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还需要我们掌握以下护理技能:
其一,学会辨别新生儿的哭声。新生儿啼哭是一种本能,是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啼哭会增加新生儿肺活量,促进新生儿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新生儿身体的新陈代谢、健康发育,所以家长们不用一听到新生儿哭就将他抱起来哄。除了这种正常的啼哭,新生儿在饥饿、生病时也会哭闹,这时就需要仔细的分辨新生儿的哭声,了解新生儿哭闹的原因。比如新生儿饥饿时,会哭的比较大声,且哭声不间断,而生病时新生儿的哭声会变得有气无力,受到惊吓时,则是突发性、爆发性的哭闹。新手爸妈们、护理人员可根据新生儿哭泣时的具体情况,判断新生儿的需求,从而进行对应的护理。
其二,重视鼻腔的清洁。鼻腔护理是新生儿日常护理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的鼻腔不用专门清理,但是若新生儿鼻腔内污物、分泌物较多时,可能会堵塞鼻部,不利于新生儿的呼吸。因此,新生儿鼻腔有污物时,可用较为温热的毛巾轻轻的敷一敷新生儿的鼻部,鼻腔内的鼻粘膜受热后会快速收缩,鼻腔也会变得通畅、内部分泌物会流出来。
其三,知道新生儿喂养时的护理要点。母乳喂养时,需要保证乳头、乳房清洁,并且在哺乳后,挤出一点乳汁涂抹在乳头部位,以此发挥乳汁的抑菌作用,预防感染;奶瓶喂养的时候,应该在每次喂奶后将奶瓶清洗干净,同时将喂养时会接触到新生儿口腔的物品消毒、清洗,并且避免重复使用喂奶时擦嘴的毛巾、手帕。
总而言之,新生儿晨晚间护理直接关系着宝宝的健康发育,所以在新生儿出生后,没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们应该主动向医院护理人员咨询,了解新生儿护理的基础知识。同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的日常护理,给予宝宝更为全面的呵护。